标题: 中国当代艺术不是西方艺术的拷贝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paipai
西瓜
Rank: 8Rank: 8



UID 17
精华 19
积分 1273
帖子 313
威望 1273
艺术币 1234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0-4-22 13:2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中国当代艺术不是西方艺术的拷贝

  “这是当代艺术展吗?”在刚刚于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的“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绘画篇(1979-2009)”展览上,当看到曾轰动一时的靳尚谊、罗中立、杨飞云、艾轩等写实绘画艺术家的名作,与争议重重的张晓刚等“当代艺术F4”的作品放在一起展出时,不少观众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这是中国当代艺术3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呈现,展览选取的80余位艺术家的100余组件作品,大多数价格都超过百万元,不少甚至已步入“千万元级阵营”。以目前的市场价格统计,本次大展展品总估价达数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没有一件出自民生美术馆自己的收藏,全部从中央美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画廊以及收藏家和艺术家本人处征集而来,许多作品是首次抵达上海,整个展览仅筹备就用了一年多时间。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何炬星告诉记者,他们花费如此大的财力和精力,是希望通过展览刷新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告诉人们过去通常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按西方标准创作且主要收藏都在国外的结论并不成立。

  九成表达的是中国情绪

  30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散落各地,使人们只能通过画册、美术史书籍、印刷品、复制品、孤立作品等,来建立当代中国的图像观。一个最普遍的观点为:中国当代艺术是在西方人面前的耍猴行为。

  对此,何炬星并不认同。他说,中国当代艺术的确借鉴了西方艺术语言,但通过回顾30年,发现近九成当代艺术作品是对中国人、中国社会的思考和情绪表达,描绘的完全是中国土地上发生的一个个情景。“当今中国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借用西方语言和工具的现象;重要的不在于借鉴什么语言,关键是看它所关注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当代艺术关注的是中国的社会环境、社会进步和内心感受,怎么能简单地说是对西方艺术的拷贝?”

  以本次大展为例,不管艺术家采用何种先锋艺术方式,他们都使得绘画成为参与社会变革的一股强劲的视觉力量。上世纪80年代初,罗中立的《苍天》反映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久旱逢甘霖的状态;“85新潮”时期,孟禄丁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既是对西方超现实主义艺术语言学习的最知名之作,也是改革开放正在不断打破种种禁锢和陈年旧习的象征;1990年代,中国画坛学院现代派最知名作品之一、朝戈的《敏感者》,聚焦知识分子精神状态;2000年以来,青春残酷绘画领衔人物尹朝阳的《石头》,则用带有表现主义意味的笔触,隐喻地表现了青年与环境的紧张关系……揭开洋化的包装,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中国的内核。

  “大白菜”的根还在中国

  在很多的人观念中,中国当代艺术品大多在西方藏家手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瑞士藏家乌力·希克。被称为“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大藏家”的他用10余年时间收藏了180多位中国艺术家的近2000件当代艺术品,几乎包含了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招贴、剪纸等当代艺术的各种类型,堪称一部“微缩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在瑞士中部那占据整整一个小岛的城堡式家中,他率领一个工作班子整理、研究所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并策划在世界巡回展示。

  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本次大展主办方谢绝了很多西方收藏家的参展要求;展览上亮相的100余组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囊括了30年来轰动一时的诸多名作,却没有一件来自海外。何炬星表示,30年来,以希克、尤伦斯等几个西方收藏家为代表,确实收藏了一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品,其中不乏重要艺术家的作品,但相对于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品来说那只是一部分。如果把中国当代艺术比作一棵完整的大白菜的话,不论是希克、尤伦斯还是萨奇,他们拥有的只是合他们口味的一片叶子,这棵大白菜的根和心还在中国。“国内有更好更核心的作品,没有海外的藏品,对整个中国当代艺术品全局来说,没影响!”何炬星直言。

顶部
[广告]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2 15:25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112234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21世纪艺术网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