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特纳奖”启示:艺术探索没有禁区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一半画廊
豌豆
Rank: 2



UID 15057
精华 0
积分 185
帖子 39
威望 185
艺术币 99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9-6-2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0-3-18 13: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特纳奖”启示:艺术探索没有禁区

  最近,在沪上举办的《未来总动员——英国文化协会当代艺术珍藏展》吸引了很多人去看。这个展览最大的卖点是部分参展艺术家曾经获得“特纳奖”或者提名。

  在英国创办了25年的“特纳奖”,好比是当代艺术的“奥斯卡奖”。但是,这个展览展出的并非“特纳奖”获奖作品。主办方人士坦诚道,由于经费有限,“所以只能收藏艺术家出名前的作品”。

  尽管有这些遗憾,但通过这次展出,“特纳奖”在我国关心当代艺术的人群中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特纳奖”倡导的艺术精神究竟是什么?这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25年前,美国当代艺术咄咄逼人,“传统深厚”的英国在当代艺术领域无所建树,艺术地位面临被“边缘化”的威胁。英国的“特纳奖”以及“青年英国艺术家(YBA)”运动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诞生。长期以来,特纳奖与主流艺术观念和艺术市场潮流“唱对台戏”,不断突破人们习惯的艺术疆域,在世界范围引起类似“这也是艺术?”的争论。据报道,英国王储查尔斯更把“特纳奖”说成是“对艺术的污染”。

  不妨举几个例子来说明“特纳奖”的离经叛道。2001年获奖的马丁·克里得的观念艺术作品“灯亮灯灭”,仅在空荡荡的展览厅里让灯光每隔5秒亮一次熄一次。而最著名的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的作品则是把动物尸体解剖并浸泡在甲醛里。当架上绘画一统天下时,“特纳奖”排斥架上绘画,而专注多媒体艺术、装置艺术等当时不被主流艺术重视的“野路子”。如今,装置艺术等成为主流,架上绘画被边缘了,“特纳奖”又鬼使神差地把奖授予一幅手工绘制的壁画作品。“特纳奖”只颁给50岁以下的艺术家。它推动了“青年英国艺术家(YBA)”运动的成功,使之在西方当代艺术领域与美国分庭抗礼。

  “特纳奖”获奖艺术家在获奖前几乎都是“穷人”,但获奖后不乏成为巨富。如达明安·赫斯特目前的作品总成交额据说已经超过毕加索。“特纳奖”自身最大的危险在于——它正在变成“主流”。只有保持与大多数人“不合作”的精神,保持其特立独行的艺术观,“特纳奖”才具有“特”的意义。这就可以理解,在成功艺术家几乎都掌控在资本之手下的今天,为什么最新一届的“特纳奖”颁给了一位不让自己作品进入商业渠道的艺术家理查德·赖特,他那千辛万苦画成的作品将在展出后毁掉。

  “特纳奖”至今充满争议。或许它造就了艺术辉煌,也造就艺术垃圾。其实对当代艺术来说,探索的意义远大于是否成功,对人类思想自由的权利争取远大于商业价值的意义。“特纳奖”可以给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一些启发:艺术的探索没有禁区;艺术需要独立的思考;建立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话语平台,而不是盲目跟风,更不是仰人鼻息。

  然而,某些媒体似乎还是习惯于用“劳斯莱斯般名贵”“世界最富有的艺术家”来吸引读者对当代艺术的关注。希望我们的兴奋点不要仅仅停留在这一个层面上。

顶部
[广告]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2 15:28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111006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21世纪艺术网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