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上海美协主席施大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画
porin (坤)
大西瓜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4
精华 35
积分 1944
帖子 683
威望 1944
艺术币 2422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2-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11-15 17:2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上海美协主席施大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画

  《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巡回展》近日在上海推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这两个国家级大展所反映的当下中国画创作的成就和问题,具有相当的指标意义。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著名国画家施大畏昨天向记者透露了他近年来对中国画创作的所思所虑,虽然这些所思所虑并不是直接针对这两大艺术展览,但确实可以回答这两大艺术展览所呈现的一系列问题,闻之颇有启发。

  对中国画的评价必须客观

  现在有不少人特别是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和收藏家认为今后真正有发展前途的是油画。施大畏对此认为,中国绘画的发展,起点比较高,中国人的智慧在一段时间里远远领先于外国人,所以,中国绘画的创作是比较早地进入了表现主义的时代(比如说明朝,董其昌所提倡的文人画,表现主义的特征非常清晰)。说中国画是陈旧的,西方的艺术是现代的,这是片面的。

  从表面看,西方的艺术有许多地方比我们走在了前面。西方有文艺复兴,就是在那个阶段,他们走到前面去了。文艺复兴,他们的思想解放了,研究出了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构成学等艺术学科,并且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中国古代也有谢赫的六法(绘画)。六法同上述西方人的艺术学科相类似,至少是相接近。问题是我们停顿下来,没有继续科学论证,从而阻碍了后人对其深刻理解和研究发展。清代的封闭,让我们没有对外的交流。不是中国画这种艺术本身必然落后,只要用科学的手段改造中国画,它的前途未必不如油画。即使现在的表现技巧,也是各有千秋。

  绘画艺术应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情感寄托的需要

  施大畏说,我看西方的油画史,发现不少艺术家最初是为了留下大人物们的肖像而拿起画笔,就是画国王、贵族和贵夫人们。当然,后来也画很多的历史故事、宗教故事。而中国的绘画起点比较高。西方艺术家开始倾向于纪实,我们很早就写意。纪实当然需要,但是,完全纪实,容易被技术手段代替的。殊途同归,绘画艺术发展到今,人们都在用一种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当人们已不满足于模仿眼睛的“真实”的照相式重复,需要在这个网络时代充分宣泄自己的情感,感受这个时代对他的影响,从单纯地讲清一个故事,发展到在故事中还要袒露自己的心胸和情感,同时观者也已不满足在一个艺术作品中,仅仅是看到自己熟悉的历史故事。他们更需要共鸣、互动——这是当代人生存的需要。绘画艺术,主要不是社会功利的需要,而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情感寄托的需要。绘画是某一个时代生活、精神的深刻印象,是那个时代的人生存的需要之一。

  对古人全部丢掉,肯定荒唐,对古人全盘接受,也不行。对外面的东西,样样崇拜,绝对是上当

  施大畏认为,中国绘画发展到今天,应该科学地研究一下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艺术发展中碰到的问题,从中梳理出真正的艺术规律。中国古人为什么不像西方那样,更多地引入科学的内涵。比方说透视,他们用了,我们为什么长期不用。是不懂还是不想用?其中的一个原因,大概与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有关。中国有“中庸”之说,用到绘画上,可以理解为在似与不似之间。你说它是落后吗?未必,因为写意常常就需要这样的思维。太相象了,意就出不来。对于古人的思维,我们无法用先进、落后这些标准衡量,这是历史的自然进程。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是黑格尔的历史思想。肯定既有坚持,也与扬弃。我强调的是放在进程中去看。比方说,中国人的绘画技术性很强,很多技法现在依然适用。不过,把技法强调过头,并不科学。古人美学的精髓、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不简单地是那些类似标本式的技术样式,那主要是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道,那就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基本态度,是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智慧,那才是有远见的艺术家首先要把握的。当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展示在封闭很久的中国人面前,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理解,从昔日的好奇走到理性的思考,这是一个必然、一个进步。

  对古人全部丢掉,肯定荒唐,对古人全盘接受,也不行。对外面的东西,样样崇拜,绝对是上当。有一阵子,让人糊涂的所谓当代艺术何等疯狂,但是又很快又急剧滑坡,这反映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从初浅到深化的过程。我们这一代人由盲从而转向思考和探索,有欣喜,更多的是困惑。

  我们需要的,不单单是中国绘画技术的传承和改造,更多的是了解和研究艺术的基本规律和价值,能否对人和社会有深刻的认识。我觉得这是科学地发展中国绘画的首要命题。我的朋友作家孙颙也认为,目前文学创作方面的问题也是对变化的社会缺乏深入思考。

  当艺术创作成为一种被动的需要,无论是政治的被动需要,还是商业的被动需要,我想很难创作出惊世力作

  当艺术创作是一种被动的需要,无论是政治的被动需要,还是商业的被动需要,我想很难创作出惊世力作。因为这不会有很多想象力。创作是艺术家自身的需要。当然,我还需要补充一点,艺术家自身的需要,不仅仅是对你身边的那点空间的关注,应该开阔视野,跳出个人的小圈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不管你采用什么艺术表达形式,艺术家的责任,就是对信仰的执著和忠诚,就像西方人一代一代地描绘他们的上帝,不管是米开朗琪罗还是当代的艺术家。这就是他们的宗教信仰。难道我们的艺术家在描绘我们祖国的过去和今天不是一种信仰吗?我们应该提倡这种精神。我讲的是精神,不是一种艺术样式,而是作品的灵魂。当你的心里有一个太阳感动着自己,那么你的作品一定同样会感动你的观众,因为我们是用手在思想,用作品和民众产生共鸣,这是最欣慰的事情了。现在,不少人对主旋律作品有误解,以为只是宣传品,没有艺术性。实际上,真正有艺术生命力的主旋律绘画作品,既是为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首肯,又是出自艺术家内心的需要,是真正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而且,主旋律绘画作品在形式上应该提倡多元化,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甚至抽象主义,都应有一席之地。





顶部
[广告]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2 09:51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96956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21世纪艺术网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