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当代艺术价量齐跌至底? 是否已“泡沫挤尽”?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一半画廊
豌豆
Rank: 2



UID 15057
精华 0
积分 185
帖子 39
威望 185
艺术币 99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9-6-2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8-21 16: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代艺术价量齐跌至底? 是否已“泡沫挤尽”?

  编者按

  据本报报道,8月7日,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正式对外发布《2009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受金融海啸影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油画及当代艺术价量齐跌,当代艺术名家张晓刚、刘小东、王广义等的作品几乎全盘泛绿,下跌幅度都在四到五成。有业内人士认为,当代艺术已经“泡沫挤尽”。当代艺术这两年来在拍卖市场上呈不断下滑趋势,根本原因是什么?当代艺术是否已经到达谷底,其前景如何?请看几位论者的观点。

  艺术市场价值的一次重新定位

  关万维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发布的《2009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称,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价格整体缩水,但是近现代书画和古代书画却有很大的攀升,千万元以上拍品也有更为出色的表现。这个看起来有些纷乱的情形透露出一些很微妙的信息。“金融危机——拍卖会成交总额下降——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大幅跳水”这一因果关系似乎顺理成章,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好像成了金融危机最可怜的受害者。

  其实未必如此。既然近现代书画和古代书画可以有很大的攀升,那么当代艺术的大幅跳水只能是艺术市场更趋合理化的自我调整。如果是金融危机影响到艺术品价格,那么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近现代大师的画作也应该一起跳水才对。既然这些大师的作品不降反升,也就说明当代艺术作品价格跳水与金融危机没有多大关系,而是艺术市场价值的重新定位。只不过,这种定位与金融危机存在时间上的巧合。

  金融危机对拍卖市场有没有影响?有。但金融危机影响的只是成交量而不是成交价格,这一点从该调查报告中的信息可以解读出来:千万元以上拍品的表现越来越好。有价值潜力的艺术品价格既然可以在金融危机中节节攀升,那么另一些作品价格跳水就不要到金融危机那里找原因了。其实,我觉得目前这个跳水幅度还不够,现在来讲当代艺术触底反弹为期过早,也不要再将金融危机当作当代艺术掉价的遮丑布。

  我有一本画册,收录几个拍卖会上历届中国当代艺术品图录和成交价,虽然只是图录,未能跟原作相比,但是印刷品所提供的信息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图录每一页都有让我感到触目惊心的价格。我因此对收藏界流传的那句俗话有深刻理解:过去把宝贝当垃圾,现在把垃圾当宝贝。相当多的作品,值不值得收藏还要考虑考虑,以几百上千万的价格卖出,只能想到这两个字:疯狂。

  中国当代艺术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有非常长足的进步。我也见过很多非常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很少在拍卖会上出现。从多个途径了解到的行走在拍卖行上的作品,约半数我个人认为不值得收藏。有很多美术家比较田园地生活和创作着,而另外一些当代艺术家,本人看上去像个艺术家,行为也颇像是个艺术家,但手下的作品却不像个艺术品,这种情况绝对不是个别的。很多在拍卖会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中国当代画坛上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当然这不是说那些名气很大的画家的作品就是可靠的。拍卖行业有自身的运作规律,市场也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使得艺术品问题在拍卖市场上的问题矛盾且复杂。

  什么因素决定美术作品的价值?或可从几个方面来理解。比如技术难度和审美高度,又如技术的革新性,再者特定的历史价值可能也影响作品的收藏价值。技术的革新性目前在油画作品中已经几乎不可能产生了,特定历史价值也只是一种偶然机遇。比方’85新美术运动中的一些作品,虽然算不上是优秀作品,甚至有的还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这些作品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开风气意义,因此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当然这只局限于当年参展的作品或者产生过确实影响的作品,而不是指参展画家后来的所有作品,而且这些作品的首要价值是文物价值而不是艺术价值。又如轰动一时的罗中立的《父亲》,从技术角度来讲并不是一幅无懈可击的油画,但却是中国美术史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中国社会史的一件划时代作品,怎么去估价或许都不算过分。但是罗中立后来的作品定价,却绝对不可以以《父亲》做参照。
  因此,技术的难度和审美的高度是美术作品的价值的主要来源。这两个因素都有很高的专业性和抽象性,这也是刚刚成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对艺术品价值的认知需要一定过程的重要原因。当代艺术价值的错位作为一种阶段性现象,在市场的盲区中出现也就完全可能。现在,艺术品市场正在对这种错位予以纠正,即使没有金融危机,这一纠正也会如期而至。


  重新洗牌是好事

  鲁虹
  在我看来,当代艺术作品在今年的春季拍卖会上遇冷,并不是什么坏事。前几年,当代艺术作品在拍卖会上不断爆出“天价”,风头甚至超过传统书画,也不管是什么作品,只要是当代艺术就能卖高价,这肯定是不正常的。

  当然,对这些作品也不能一概而论。其中一些优秀作品不但物有所值,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不过,相当多的作品还是有很大的水分,一些拍卖会上的当代艺术作品也存在着明显良莠不齐的现象。现在通过市场的筛选,把一些名不副实的作品挤出去,把真正有水平的作品显现出来,无疑是件好事。

  其实,最令人担忧的远不是当代艺术作品价格的下跌,而是中国艺术机制运作的不健全。在国外,政府给美术馆十分充足的经费,这使美术馆可以收藏优秀的作品,从而对市场给予学术方面的引导。而中国各地的美术馆普遍经费紧张,根本无力收藏作品,对市场也起不到导向作用。另外,国内的拍卖行也没有规范的准入机制和门槛,而且对拍卖行也缺乏有效的监管,这导致不良机构出现滥拍现象,以致严重扰乱了市场。据我所知,有些刚毕业的学生作品都进入了拍卖行,这在国外简直是笑话。的确,有些年轻艺术家也很有才气,但应该经过时间的考验和一级市场的磨炼,才能进入二级市场——拍卖领域。现在的问题是,在金钱面前,学术力量显得脆弱无力。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运作机制的问题,以后还会很麻烦。

  早在1992年,深圳就搞过大型的艺术品拍卖会,古代、当代艺术作品都有,非常红火。但是,因为市场操作的不规范,出现了一些伪作,还有的不是艺术家的代表作,最后让很多收藏者血本无归,严重挫伤了深圳收藏者的积极性,导致今天深圳收藏艺术作品的人很少,跟城市发展和经济水平很不成比例。所以我认为,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收藏者,而在于运作机制的不健全。就算是没有经济危机,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问题也非常大,所谓经济危机只是外在的因素而已。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加大对美术馆的投入,扶持画廊发展,对拍卖行加强监管。

  从另一方面来看,收藏者的心态也需要调整。严格说来,中国现在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像俄国的特列恰科夫、美国的哈默、德国的路德维希等等。他们本来就拥有雄厚的资金,完全不是为了赚钱而收藏,最后,他们会把自己的藏品捐给美术馆或者自己设立美术馆。在国外很多大型美术馆,我们都能看到以私人收藏家命名的展厅。而中国是炒家多,藏家少。一些人往往是今天购买了一幅作品,恨不得明天就能将价钱翻倍。当然,真正的收藏家需要培养,比如美国就通过倾斜税收政策鼓励私人和机构收藏艺术品,这点值得我们借鉴。

  有一个事实是让我们很难堪的,即现在中国如果要办一个从1979年到现在的当代艺术大展,根本办不起来,因为最好的作品大多不在国内,都被国外机构与买家收藏了。现在国内也开始收藏当代艺术作品,这是好事,很有意义,尤其在深圳这样的先锋城市,应该鼓励当代艺术品收藏。当然,对当代艺术作品也要注意甄别,要收藏那些具有原创价值、能体现当代文化、有创新意义的作品才是。

  从长远来看,我对当代艺术发展与收藏前景还是很乐观的。比如我担任策展人策划的“‘墨非墨’中国当代水墨展”,除在深圳、北京展出外,今年四月还被文化部推荐在美国费城展览,反响非常好。今年下半年,这个展览还将到东欧四国巡回展出,其目的是配合在东欧举办的“中国年”活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外国人都很希望了解中国当代文化与当代艺术,这对于宣传国家的软实力极为重要。我坚信,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不但有巨大的升值潜力,也能为民族留下一份历史的记忆。


  金融危机让艺术品市场退烧去火
  许石林

  全球金融危机让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高烧得以被动地部分消退,其人为拱起来的虚火也得到了一些遏制和降低。这当然让许多艺术品投资者、炒家很不爽,但投身市场,就要接受市场的规律,当自己捣鼓起来的“击鼓传花”游戏传到自己手里的时候,不幸金融危机来了,强大的冲击力把鼓捶破了,东西砸在自己手里,那是活该,或者说是报应。

  日前,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对外发布《2009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对2009上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体走势、各品种板块变化及趋势、拍卖行及单品成交排行、地区发展趋势、雅昌指数变化和艺术家市场等相关专题进行了全面分析。金融海啸波及艺术品市场,珠三角拍场“差强人意”,中国书画“一枝独秀”,油画及当代艺术“泡沫挤尽”,排名前百艺术家中齐白石最“值钱”……

  这份报告调查仔细,分析严谨,基本上可以作为今年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权威依据,尽管有些判断比较主观,比如说当代艺术品“泡沫挤尽”,有什么依据?泡沫原来的体积究竟有多大?这都不是根据一方面主观判断能确定的事儿,更不是靠一种抢救心理就能阻挡的事儿。当代艺术现在除了几个还在硬挺,其实已是穷途末路了。

  那天在画家刘丹的豪宅邂逅经济学家郎咸平,向他请教艺术品市场的情况。郎先生说,2009年春季的艺术品市场有些反常,艺术品市场原本是注定被金融危机“垂直打击”的,但令人意外的是,有许多新进入的艺术品收藏者携带资金入市,这些人原来都是做实业的,但金融危机导致出口等等问题,再加上宏观调控的原因,这些人有的将实业做了调整,有的甚至将企业挂起来等待了,但是他们多年来挣来的钱需要几个投资和保值渠道,于是买固定资产——房子,导致了房价不降;投入股市,让股市快速地出现了涨幅;再就是买艺术品保值增值——他们原本就是冲着艺术品市场会被垂直打击,是来抄底的,但抄底的人多了,反而不见底。

  这些人有钱但外行,怎么进入艺术品市场?经过多年的艺术品市场磨炼,中国艺术品鉴赏界培育了一些有眼光的鉴赏家,成了这些新进入艺术品市场的收藏者也是投资者的专业顾问。在真金白银面前,专家顾问不敢拿别人的钱当游戏,不敢玩泡沫无边的“当代艺术”,于是理性地选择了中国传统书画作品和近现代艺术大家的作品这些“硬通货”。这导致了2009年春季艺术品拍卖市场没有想像中的那么惨,即中国书画还出现了“一枝独秀”的现象。

  郎先生的说法,正好可与雅昌的报告对比着看。金融危机导致了已经高烧多日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被动退烧,虽然还没有退到正常体温,但毕竟不眼冒金星、胡说八道了。这可以说是一次整理过程,将这些年烧起来的虚火压一压。艺术品市场免不了会发烧,但烧到胡说八道就要遭市场报复了。所以,我以为金融危机对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家们来说是好事儿。猛然的刹车或急拐弯儿,甩出去的必然是那些手脚抓得不牢和没系安全带的。

  对于当代艺术泡沫,我以为早点挤破最好。当代艺术很真实地表现了文化断裂之后的人的精神状态。艺术这个东西要来得真实,艺术品的生发要有它真实的生发原因,中国当代艺术从前呈现的那些东西,可以作为一个历史研究的对象,但被后来的艺术品市场拱起来的为了当代艺术而当代艺术的东西,就太不靠谱了,它不是有泡沫,它本身就是泡沫。

  金融危机对艺术品市场的整理震荡,对于年轻的艺术家来说,应该是一次机遇,即被虚火烧得变形的市场,终于在灰烬中辟出一条冒烟的小路,让年轻艺术家们去试一试。

顶部
[广告]
klmn560
芝麻
Rank: 1



UID 15889
精华 0
积分 21
帖子 16
威望 21
艺术币 32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9-9-2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11-9 15:50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eng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1-9 20:13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99652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21世纪艺术网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