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朋克 Punk
李靖坤 (野马王子)
苹果
Rank: 5Rank: 5


UID 7788
精华 1
积分 247
帖子 141
威望 247
艺术币 288
阅读权限 150
注册 2009-3-2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4-30 21: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朋克 Punk

  朋克

  庞克(Punk),是最原始的摇滚乐—-由一个简单悦耳的主旋律和三个和弦组成。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朋克乐队朋克音乐不太讲究音乐技巧,更加倾向于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锐立场,这种初衷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英美两国都得到了积极效仿,最终形成了朋克运动。尽管朋克乐队大多惊人地相似,作品也过于单调,但许多著名的朋克乐队都有自己的显著个性特点,比如the Ramones的泡泡糖流行乐、the Sex Pistols的Face(面容)式的强力和弦、Buzz cocks(嗡嗡鸡)流行感觉、the Crash(冲撞)的雷鬼元素、Wire(电线)的艺术试验特色等。此后朋克逐渐过渡成后朋克、新浪潮、hardcore等风格,在八十年代中期,朋克运动整体陷入低潮。hardcore朋克、前朋克、NewWave(新浪潮)、PostPunk(后朋克)、Synth-Pop(合成器流行乐)、Synth-Pop、PowerPop(强力流行乐)、NoWave(无浪潮)、PunkRevival(朋克复兴)等等。英国评论家Jon Savage写道,历史是由那些说“不”的人的创造的,而在1976年再没比朋克摇滚音乐的“不”更大的声音了。从开始,朋克就愤怒地站在了这种现象的的对立面。而且,象所有的摇滚种类 及其子类一样,朋克也很难说是一个完全新生的运动。Punk这个词的定义似乎不清晰,但它无所不在的重金属似的威力,无拒无束的自我表现、快乐完全的、清晰的并且总是不用经过审查的。打翻甚至包括打翻自己---朋克的精髓。朋克用简陋的音乐把他们露骨的叛逆行为提升到了哲学层次,在主观能动性和否定之否定的理论下创造了一种扭曲的责任感和边缘文化现象。嬉皮士们带着"乌托邦"式温和美好的理想主义走到了尽头,而随后的新一代则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极端与其祈祷上帝,不如让上帝屈服。今天人们提到更多的是朋克摇滚的内在思想,于是他们说,"焦点访谈是朋克、尼采是朋克、鲁迅是朋克、频频死机的电脑是朋克......"扯远了,但是无论如何,朋克一直生活我们的世界里,就像我们的影子,永远如影随形。摇滚乐是在自我利用的错误意识压迫下的腐化情感,而朋克是美学上可以被认可但政治上注定失败的自相矛盾。 它独特的尝试革命性地影响了美式音乐和英式音乐的风格。朋克音乐在美国一直低调地存在,最终在80年代孕育了硬核摇滚和独立摇滚概念。而在英国,朋克摇滚则成为大众的宠儿。英国不是朋克摇滚的诞生地,它依旧是朋克音乐盛行和产生文化碰撞的地方,紧紧把持住其与美国在表达愤怒和叛逆上的不同思想。

  朋克被誉为“英国朋克革命急先锋”的“性手枪”乐队。紧随其后的还有:碰撞、诅咒、洛克西、亵渎神灵等等。他们的音乐风格可能不大一样,但音乐的特点却同出一辙,那就是:反叛、反叛、再反叛!反叛传统、反叛制度、反叛日渐枯燥毫无激情和意义的生活。他们的每一个人身上都带有一种强烈的革命意识,事实上,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在七、八十年代平庸的欧洲大陆掀起一场深入生活的各个角落的大革命,以便在人类通向未来的旅途上添上些色彩。 朋克音乐家们的创作往往直指人类的苟且,以挑战一切既成的规则。他们用简单的和弦,表达简单的情感,用粗俗明了的语言,诉说人性的美丑。他们歌颂大麻,也歌颂上帝;他们崇尚乱交,也呼喊着要社会关注那些单亲的孩子;他们诅咒战争,却在生活中滥用暴力;他们生活靡乱,但对未来充满向往,他们在颠覆旧有的糜费文化同时也创造新的糜费。总之,同文学上的“垮掉的一代”、美术上的“ 达达主义”一样,他们代表着人类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性和多种可选择性,是人类多重矛盾集于一身的直接反映。

  继而,朋克文化从舞台走向生活,他们开始在表演以外的各个层面表现他们彻底革命的决心:穿上磨出窟窿、画满骷髅和美女的牛仔装;男人们梳起酷毙了的鸡冠头,女人则把头发统统剃光,露出青色的头皮;鼻子上穿洞挂环;身上涂满靛蓝的荧光粉,似乎非得让你对他们侧目而视才满意,其实他们什么也不为,只是要以此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表现他们的叛逆,表现他们对这个现实社会的不满罢了。如果你以为他们是为了表现自己是朋克而如此装扮,那就错了,用朋克的话来说:“我朋克所以我朋克,如果是为了让人认识到我是朋克,而把自己装扮得像朋克的话,那就一定不是真的朋克。”如今这个社会似乎什么都有假的,假冒名牌商品的;假冒警察罚款的;假冒瞎子要饭的,当然也有假冒朋克的。这些假的朋克们不断的自我标榜为朋克、自诩为斗士,“我只会三个和弦!”天知道是不是第四个和弦苦练未遂才这么说的,其实,他们骨子里不过是比俗人更加虚伪的俗人。 有假装朋克的俗人就有假装俗人的朋克,前者为满足欲望和虚荣而后者却为了满足内心和精神需要。

  朋克的鸡冠头,也称“莫西干头”,源自古罗马战士头顶的头盔。

  Punkpunk起源

  PUNK INTERIOR

  PUNK, 是兴起于1970年代的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 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朋克"; 在台湾译作"庞克", 香港则叫作"崩"。 在西方, PUNK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俚语)小流氓、废物、妓女、娈童、低劣的等意思 (虽然现在它的意思有了一定的改变)。 从最早由Leg McNeil于1975年创立《PUNK》杂志,之后由Sex Pistols将此音乐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历史了。 要了解PUNK对世界及对室内空间的影响, 必先了解PUNK的意义及发展。

  中国朋克

  【什么是中国朋克?】

  中国朋克 - 英文翻译即 China punk

  中国朋克即中式朋克。由于国情限制,中国朋克相对来说比较含蓄,没有国外那么直接。所以那些暴力、反政府等现象得不到正面的爆发只是在暗地里骂娘。

  【中国朋克的体现】

  打扮:朋克服饰。

  发型:朋克发型。

  音乐:朋克乐。

  生活:扯皮扯淡为了所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屑。

  网络:http://tieba.baidu.com/punk

  杂志:《尿性!》 这是本电子杂志。

  代表人物:百度punk吧里以失望了的上校为首的众多苦逼。

1970年代的英国  PUNK这一词是被英国人叫唤起来的, 当时战后的英国, 经济萧条, 失业率高, 而当时美国那边厢的荷里活电影发展得蓬勃刺热, 间接导致英国的电影业一落千丈; 在音乐事业方面, 英国亦是处于低迷状态, 美国正流行着progressive (激进的`前卫的。即激进摇滚)诗篇式的摇滚乐, 十多分钟的solo(,独奏(曲)的;独唱(曲)的), 音乐十分注重技巧化的表达, 而当年的掘摇滚乐逐渐商业化起来, 成为主流的地面商品, 那时候progressive rock 的表演者有YES, GENESIS, KING CRIMSON…。 其实自60年代起, 摇滚乐逐渐步入了一种可悲的境地, 为了商业利益, 乐队及乐手越来越缺乏摇滚乐所应具有的敏感性(sensitive)及抗争性(complaint)。

势如破竹的"崩"力量  1975年Virgin 唱片公司所签下的label - "SEX PISTOLS"(大陆译名"性枪手")是PUNK的起点。他们发表的专辑"GOD SAVE THE QUEEN"的唱片封套大胆地把英女皇的嘴巴用"SEX PISTOLS"的封条封着。大胆的作风前无来者(及后新浪漫时期英国一队band -JAPAN亦曾在music video 内炸毁毛泽东的肖像), 他们完全的发泄心里一腔的愤恨, 无论对前途、社会都是一种控诉。 这就是PUNK的诞生。

  一时之间, PUNK就势如破竹的成为一种狂潮, 因为PUNK是属于大众的文化, 可以极容易使人认同(基于当年英国社会问题), 人们得到宣泄的途径; 而香港当时的许冠杰一曲"半斤八两"亦是受PUNK的文化影响, 写尽打工仔的心态, 可见PUNK的世界性及兼容性(君不见"半斤八两"一碟卖得满堂红?)

三个和弦的音乐  PUNK是物资与欲望、理想与环境的不均衡压缩之下的变形产物, 对物质的敏感是PUNK的重要理念。他们让你感到一种暴躁不安的侵略性与攻击性, 以及对事事都不易满足, 所以PUNK的音乐大都涉及性、药物、暴力等。

  "三和弦论"的PUNK是一种极民主的ROCK N' ROLL; 三和弦, 是指一苜歌只是用三个chord (和弦)组成, 完全没有修饰, 直接的、有力的、赤裸的表达他们想说的, PUNK亦没有长篇大论, 只有2-3分钟, 完完全全跟当年的主流相反。

  因为PUNK的简单大众化, 使许多PUNK BAND在街头巷尾、车斗里、仓库里响起了他们第一个音符, 音乐已经再不是什麼高深的学问, 因为PUNK有极强的可参与性, 使得PUNK音乐得以普及, 对摇滚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PUNK的演变  尽管PUNK是那麼的负面, 那麼的极端, 但它总算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PUNK的出现, 不只在于音乐世界, 还影响了时装、平面图像、视像及室内装潢。一名作家Malcolm Mclarer说过"If punk was just about music this thing would have died years ago" "pu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post-war Britain." PUNK亦可能给予意义含糊的新浪漫(POST- MODERNISM )一点诠释。

  PUNK的演变之广, 我们可能没有察觉, 它已经变身成一种行为艺术, 一种思想, 甚至一种人生。 在平面设计方面, 由SEX PISTOLS的唱片封面引发起一种"并贴"的热潮, 当年的海报, 杂志等都以这种方式排版, 对往后的设计业影响巨大。

  在时装设计方面, 大家一向可能误解那些PUNK头的人是PUNK友, 那是十分错! 其实PUNK的潮流, 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一定经历过, 当年梅艳芳的一身打扮都是受PUNK LOOK影响, 人们还以为梅小姐带领潮流, 其实她也是跟潮流! PUNK LOOK 往往是一种反叛型态, 80年代的男生gel起头发, 一条窄身牛裤, 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恤衫, 再戴上一个headphone连着腰间的walkman, 已经是一种PUNK LOOK。(可惜香港人只是学齐了人家的outlook,, 但headphone却听着中文流行曲!!)

“崩”空间  我们认识了PUNK的意义名历史后, 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PUNK的意义除了前文所讲的, 还进入了室内空间。 PUNK除了反叛、不满之外, 它还创造了一种简洁而有力的艺术定义。 PUNK的三个和弦走天涯, 对室内设计者而言是一种启发。

  "简洁""有力", 在现代的设计行业里听得不少, 但有没有想过这就是PUNK的理念? 以音乐来解释, PUNK是没有"装饰音", 只是用了三个major chord (大调)而奏成, 没有高深的技艺, 将这些原理套入室内空间入面, 就是简洁地用点线面等原始的元素构成一个空间, 就像"LOFT"这种空内设计的模式, 都是PUNK的副产品; 比较战前至60年代的 ART DECO 甚至 ART & CRAFT时期的空内空间, 它们都充满修饰, 例如雕花的桌椅, 华丽的吊灯, 精美细致的地毯等, 这就像60年代那些PROGRESSIVE 诗篇摇滚乐, 充满装饰的音节, 用上成千上万的和弦, 十分注重技巧(skill)的表达。 这麼的比较是否十分清晰?

  PUNK的室内设计, 主要用最简单的form(形状), 如圆柱, 长方等原始的形状构成, 而用色都不会很多, 简单就是力量, 就是因为这样, PUNK INTERIOR就是不易使人察觉, 因为它没有强烈的设计元素, 人们常常以"简洁"一词充当挡箭牌, 但没有想过, "简洁"都美术史的其中一员, 更没有人想过, PUNK便是"简洁"的源头。 现代生活之中, 我们身边有很多以PUNK作为设计原素的品牌, 就如IKEA, 无印良品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们平日多留意身边的事物, 便会找到更多PUNK的足迹, 因为我们根本就是活在PUNK的时代。

  

  朋克摇滚


  朋克摇滚孕育了一场摇滚乐历史上的革命.这是一个漫长的从酝酿到爆发的过程,他实际上引出的是摇滚发展中的另一条线索,即所谓的"自己动手"和"独立"观念.这条线索尽管并没有对摇滚的生成产生多少影响,但对80,90年代甚至未来摇滚乐的走向具有巨大的引导作用.众所周知,摇滚乐是一种异常强调"个性"的音乐形式,但在朋克摇滚之前这种"个性"通常总是通过一种"代言人"——摇滚明星表达出来的(在此之前地下音乐的社会影响较之主流势力远为逊色),70年代的商业化浪潮更加强化了这一点.无论是Bob Dylan 也好,John Lennon也好,他们之所以能够使自己鲜明的个性影响青年一代或者表现了青年一代的个性,首先不是因为他们有"个性",而是因为他们的明星身份,其后他们才能够通过自己用聪明才智和努力赢得的这一份"话语权"来表达自己的这种"个性"(无论是音乐上的,还是人格魅力上的).因此,在朋克摇滚出现之前摇滚乐的个性实际上是一种"明星的个性",或者"精英的个性"对于普通的爱乐者来说,他们始终摆脱不了"听者"或"接受者"的被动地位.但是这已经是一种进步了,这种"代言人"的产生毕竟是青年一代"民选"产生的,而并非是主流社会或者其他什么政治势力强加给他们的.当然,这些代言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代言人,毕竟还是因为他们代表了青年一代自己的声音.这也许就是摇滚的反叛精神为音乐带来的第一次"民主"吧.

  但朋克摇滚却不满足于这些,不满足于这种"集中制的民主",他们要将"革命"进行到底.首先他们要做的就是废黜明星们话语权的垄断,让所有热爱音乐的人"自己动手"创造音乐,表达自己;要让所有人都真正"独立"地去搞音乐,而不使传统,权威或者大公司成为无论音乐还是个我本身发展的羁绊.如果这种观点付诸与政治领域那无疑会导致无政府的混乱,但幸好它的实际影响了仅仅限于音乐(个人化),尽管也的确为原先"集中"的"过活儿"的唱片市场带来了少许的"无政府状态"和迷惘.这恐怕不能理解为是一种音乐意义上的进一步"民主"吧.摇滚乐中的个人主义和个性创造从这里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为日后非主流运动在90年代的成功——"非主流"音乐成为"主流",奠定了基础.

  后来在早期朋克摇滚观念的激励下,出现了一大批的乐队和新风格,这便是新浪潮和后朋克运动.这些新形态的摇滚乐同朋克摇滚的联系更多的是在观念领域,其次才是音乐形式.他们大胆地展开了各种形式的艺术探索,附庸风雅也好,赶时髦也好,毕竟他们完成摇滚乐的"现代化".如果你会惊讶今天的摇滚同60,70年代或者50年代的摇滚有着如此不同的声音,那么一切故事从朋克开始.

原始朋克(Proto—Punk)  原始朋克(Proto—Punk)

  原始朋克是一群同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初期的主流摇滚圈子格格不入的艺术家们组成的松散联盟.从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声音实验和假装文雅的民谣摇滚,到狂野,热衷于性内容的纽约妞(The New York Dolls),以及音乐诗人Patti smith,原始朋克涵盖了一大批不同的声音和风格,但他们都被一条共同的纽带联系到一起,那就是一种躁动,附庸风雅的力图颠覆,无视甚至改写摇滚乐现有规范的尝试.在这一过程中,这些艺术家的精神——有时候反倒不总是音乐——为日后70年代晚期的朋克革命拨下了种子.

  现在有不少人总是将原始朋克和70年代中晚期出现的英美朋克混为一谈,认为他们是一种类型的音乐,都简单地一语蔽之曰"朋克",这种观点是有些欠妥的.尽管从音乐的表面看他们之间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而且的确彼此之间也存在深厚的联系,再说这种联系只能使他们可以归入同一系统,而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成了一种风格.这两者之间联系是有的,可差别也不小.且如上文所言,原始朋克和朋克之间的这种联系首先是一种精神气质上的,其次才是音乐形式上的.从精神气质上讲,对比原始朋克和后来的朋克音乐作品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在前者的身上更多的倾向于一种带有玩世不恭色彩的技术家气质,甚至是诗人气质;而后者身上更多表现出的则是一种充满碰撞性,破坏性,毁灭性和造反意识的反问化精神,有时甚至表现为嚣张的"流氓气焰"(尤其是The Sex Pistols).音乐上,前者带有更多实验性,先锋色彩,即兴的成分非常多;而后者则是回归早期摇滚乐本源的同时又毁灭它,音乐结构上也显得简单和直接得多.当然,朋克的重要性也正在于音乐从来没有这么简单和直接过,这也是它对传统摇滚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与震撼.因此这两者之间的文化价值取向和音乐审美取向是存在不小差异的.

朋克(Punk)  朋克摇滚把摇滚乐带回了它的出发点——"三个和弦"与简单的旋律.它只是将这一切演奏得比以往所有摇滚风格更加喧闹,快速和粗糙.尽管很早就已经有几只乐队展开了对那种后来被称为"朋克摇滚"的风格的探索——包括60年代的车库摇滚乐手们和The Velvet Underground,The Stooger,The New York Dolls(他们被称为原始朋克),但直到70年代中期真正风格意义上的"朋克摇滚"才告形成.几乎同时在大西洋的两岸,年轻的乐队们开始放弃对主流硬摇滚的追求,剥去繁复的音响把它带回到最本质的层面.在纽约,第一支朋克乐队是The Ramones;而伦敦第一个朋克团队则当属于The Sex Pistols.尽管这些乐队有不同的发展历程和音乐风格:The Rmones更加快速,并且受到泡泡糖摇滚的影响;而The Sex Pistols则把The Faces乐队的叠句演奏得比"原版"更加草率和吵闹,但他们那种简单直接的方式在英国和美国却同时引发了音乐上的革命.

  在美国,朋克保持着一种地下音乐的感觉,并最终导致了80年代核心朋克和独立摇滚的一幕;而在英国则是一种公开的现象,The Sex Pistols被认为是对康乐的英国政府忽然君主政体的一种"严肃的"恐吓",但更加重要的是,他们导致了无数新乐队的建立.这群乐队中的一些紧紧地围绕着The Sex Pistols绘下的蓝图,但更多的则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不论是The Buzzcocks尖锐的流行歌曲,还是The Clash赞美诗般,雷鬼乐(Reggae)影响的摇滚乐,抑或是Wire和Joy Division附庸风雅的艺术实验.很快,朋克分裂成后朋克(它比朋克乐更加实验化和附庸风雅)新浪潮(它更加流行音乐导向)和核心朋克(它仅仅是将朋克变的更加强硬,快速和粗糙).整个80年代,在英国和美国朋克都被看成同核心朋克是一回事儿.90年代初期,一个由Green Day和Rancid领导的朋克复兴主义浪潮出现在美国地下音乐中.这些朋克新浪潮乐手们因循着同早期朋克乐手相同的模式,不过他们趋向于将重金属的影响融合到音乐当中. fenger 制作

核心朋克(Hardcore Punk,又译作硬核)  核心朋克是朋克摇滚中最强硬和极端的一个变种.它出现于80年代早期,将朋克摇滚乐的观念发展到了极致.这种音乐极其之快速,歌手简直就是在叫喊,叠句很简单,作品看起来(或者听起来)就像是在什么人家的地下室里录制的.大多数这类乐队相互之间听起来都相似得令人难以置信,但也多少有一些带有与众不同的声音抛在身后,而仅仅保留其观念.核心朋克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现象,并且主要集中在洛杉矶和纽约地区,但在美国的全境内还有一些小规模的零星分布.核心朋克继续出现在90年代,而且继续没有汇入主流圈子,可是一些受到"核心朋克美学"影响的乐队包括Nirvana和Green Day成为90年代主要的摇滚明星,而原先的那些核心朋克乐手如Bob Mould,Henry Rollins,Mike Watt,Ian McKaye和Dinosaur Jr.乐队的J Mascis却转变成了非主流音乐的偶像,核心朋克的不少观念和特点也被其他不少同时代的风格吸收和转化(如重金属和电子乐领域).另外,核心朋克还有一个更加快速,吵闹,非旋律性,暴力倾向和白人至上主义倾向的分支——"Oi".

后朋克(Post-Punk)  1977年的朋克革命之后,有一大批的新乐队组建.他们都从朋克摇滚独立自主的精神和朴实的声音中得到了灵感.为了避免复制The Sex Pistols的声音,不少这样的乐队进入了更加实验化的音乐领域,将朋克摇滚以外如Roxy Music,David Bowie和T.Rex的影响吸收了进来.结果导致了一由反主流文化精神和挑战公认摇滚传统的旗帜联系在一起的乐队群体的出现.很多像Joy Division 或The Cure这类乐队创造出了一种黑暗,阴冷的音乐氛围,他们同时使用了电子合成器和吉他两件主要乐器;另一些乐队则在音乐上选取了更加轻快一些的路线,尽管他们的歌词和声音之间显得有些脱节,但颠覆了传统流行摇滚的歌曲结构.后朋克最终发展成了80年代的非主流音乐.

斯卡朋克(Ska-Punk)  这是同第三次斯卡复兴浪潮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因为大多数后一类型的乐队都是建立在斯卡朋克基础之上的.顾名思义,他是源自牙买加的斯卡音乐同朋克摇滚的一个混种.

  Ska-Punk最明显的表现特征是,不加失真(亦或失真很浅)的吉他音色,在弱拍上进行节奏铺底,而贝司进行和声旋律的走向。加之明快的节奏,音乐感觉很跳跃。在演出中,很多观众自发的跳起自编的无名舞蹈,随意、欢快!之后,出现了Ska舞。

斯卡(Ska)  牙买加的一种本土流行音乐形式(属于雷鬼乐族群),50年代产生,60年代早期非常流行,是后来风行一时的雷鬼乐(Reggae)的直接祖先.它受到新奥尔良节奏布鲁斯,爵士乐,非洲古巴黑人音乐,早期摇滚乐以及其他多种音乐形式的影响.这是一种轻快的音乐,蜻蜓点水般的吉他演奏和切分节奏是它的鲜明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可以认为它是牙买加人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的节奏布鲁斯.

流行朋克(Punk-Pop)  90年代朋克摇滚依然是一个热门主题,尽管这种宿求有时候是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的,流行朋克便是这种性质上的一种"朋克复兴",期间Green Day乐队商业上的成功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但这一"复兴"已经失去了很多朋克的本色,因为它有大公司操纵的商业运作背景,朋克"愤世嫉俗"也正在被"健康向上"的商业流行因素索取代.

著名的朋克乐队  Sex pistols,Nirvana,NOFX,1GPOP,the clash,Greenday,old doll,Weezer,Rancid,the ramones ,Busted ,CNPUNK,Blink182,The All-American Rejects

  Simple plan,Sum41,Yellowcard,Good Charlotte,AFI,MxPx,Fall Out Boy,Bowling for Soup,Amber Pacific

  Anti-flag, the offspring.

著名的朋克歌手  All American Rejects

  Anti-Flag

  Avril Ramona Lavigne(刚出道,结婚之前。)

  Bracket

  kurt.cobian

  Chixdiggit

  Consumed

  Dead_To_Me

  Descendents

  Dillinger Four

  Frenzal Rhomb

  Love_Equals

  MadCaddies

  Me First And The Gimme Gimmes

  NOFX

  None_More_Black

  No Use For A Name

  Only Crime

  Propagandhi

  Randy

  Rise Against

  Sick Of It All

  Snuff

  Smoke Or Fire

  StrungOut

  Subhumans

  billie joe armstrong

  Swingin

  The_Lawrence_Arms

  The_Loved_Ones

  The Dickies

  The Lawrence Arms

特殊的Punk——Straight Edge  

  Straight Edge(或者写为xXx,SE,SxE,或者sXe),是一种属于硬核音乐领域年青人的文化形式,起源于80年代初期的美国。其中心思想是:新一代Punk们对在朋克领域所普遍存在的酗酒,吸烟,特别是吸毒行为的反感和拒绝。其中一部分人还进一步放弃滥交,咖啡因,一些极端的家伙甚至成为素食主义者,可以说是Hardcore Punk领域的修行者。

  Baidu Hi的唯一sXe群:1080921

  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更快,更极端的Hardcore Punk音乐从传统的Punk音乐中发展分化出来,并吸引了大量的未成年人。但是这些

  年轻人一方面得不到政治思想浓厚的传统Punk乐队的重视,另一方面又因为未达到合法饮酒年龄,因此无法进入多为酒吧,俱乐部,

  等卖含酒精饮料的乐队演出地点。作为一只年轻的华盛顿乐队,Teen Idles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他们不得不时常借助假证件或者

  开后门来进入自己的演出场所,乐队成员们为此伤透了脑筋。直到有一天,他们来到Los Angeles一家酒吧演出,这里的门卫别出心裁,

  想出了一条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在每一个未成年的手背上画上一个大大的“X”,用来告诫酒保们,不要卖酒给这些人。乐队后来把

  这个方法带回了华盛顿,至此,Straight Edge的基本标志X已经成型,但是它还只是代表年轻的Punk拥趸,还没有任何的思想意义。

  Teen Idles1980年的EP--Minor Disturbance,乐队首次以在拳头上画X的形象出现在封面上。

  虽然Hardcore Punk领域依然充满了暴力,酒精等不和谐音符,但

  作为HxC的代表精神之一,sXe的身后站立了一批

  生活自律,态度严肃,思想深刻的年轻人。

  尽管sXe强调个人的控制比较多,与政治关系不大,

  但它更提倡关爱,

  提倡对社会公正和舆论道德的关注.在今天,

  sXe精神已逐渐扩大范围,而且也越来越严肃.

  从仅仅对人本身的关怀,已经延伸到对世界的和平.以及对世界卫生环境,

  以及世界贫困人民的注重。

  其对自身的高要求间接提升了乐队对音乐的要求,

  表达种类变得五花八门,而且融合当今重型乐坛几乎所有的元素.

  其中以硬核/金属核和emo为主的俩大发向发展,

  情绪式的吉他轰鸣吸引了大批不信仰sXe但热爱音乐的人们投身在其中.

  Straight Edge运动的影响从80年代一直到现在,

  其严肃精神已经融入了新派Hardcore/Metalcore的血脉之中。

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cyberpunk,是cybernetics与punk的结合词),又称数字朋克、赛伯朋克、电脑叛客、网络叛客,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为主题,小说中通常有社会秩序受破坏的情节。现在赛博朋克的情节通常围绕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而展开,背景设在不远的将来的一个反乌托邦地球,而不是早期科幻(如太空歌剧)背景多在外太空。它的出现是对科幻小说一贯忽略信息技术的一种自我修正。赛博朋克也衍生出相关的电影、音乐、时尚。

  风格

  黑客英雄:《玲音》(Serial Experiments Lain)中的玲音。赛博朋克作者试图从侦探小说、黑色电影和后现代主义中汲取元素,描绘20世纪最后20年数码化社会不为人知的一面。赛博朋克的反乌托邦世界,被认为是20世界中叶大部分人所设想的乌托邦未来的对立面。

  布鲁斯·斯特灵(Bruce Sterling)这样总结赛博朋克的特质:待人如待鼠,所有对鼠的措施都可以同等地施加给人。闭上眼拒绝思考并不能使这个惨不忍睹的画面消失。

  在赛博朋克文学中,大多故事发生在网络上、数码空间中。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界线很模糊。此流派经常使用人脑和电脑的直接连接。

  赛博朋克的世界,人类生活每一个细节都受计算机网络控制的黑暗地带。庞大的跨国公司取代政府成为权力的中心。被孤立的局外人针对极权主义体系的战斗是科幻小说常见的主题。在传统的科幻小说中,这些体系井然有秩,受国家控制;然而在赛博朋克中,作者展示出国家的公司王国(corporatocracy)的丑恶弱点, 以及对现实不抱幻想的人对强权发起的无休止的西绪弗恩之战(Sisyphean battle)。

  赛博朋克文学有着强烈的反乌托邦和悲观主义色彩。今天赛博朋克经常以隐喻义出现,反映了人们对于大公司企业、政府腐败及社会疏离现象的担忧。一些赛博朋克作家试图通过他们的作品,警示人们社会依照如今的趋势将来可能的样子。因此,赛博朋克作品写作的目的是号召人们来改变社会。

  赛博朋克中常见元素

  黑客

  数字空间(Cyberspace)

  虚拟实境

  人工智能

  控制论与仿生人

  都市扩张与贫民窟

  牛仔—像反英雄

  大型企业

  基因工程

  毒品和生化

  恐怖主义(特别是计算机恐怖)

  赛博朋克作者和作品

  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扩张三部曲”威廉·吉布森由于他的小说神经浪游者(1984年)而通常被人们与赛博朋克联系起来。他注重风格、角色成长以及传统科幻小说的氛围,神经浪游者曾被授予雨果奖及星云奖。根据术语档案(Jargon File),吉布森对计算机和当今黑客文化认识不深,使他对计算机和黑客在将来的角色有着特别的推测,而这种看法对黑客们来说天真的令人愤怒,却又令他们感到非常刺激。

  其他著名的赛博朋克作家包括布鲁斯·斯特令(Bruce Sterling)、鲁迪·鲁克(Rudy Rucker)、帕特·卡蒂甘(Pat Cadigan)、杰夫·努恩(Jeff Noon)以及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值得一提的是斯蒂芬森,他被认为是后赛博朋克(postcyberpunk)的代表,尽管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区分很没必要。

  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因他荒凉的笔触、愤世嫉俗的世界观和残断的文字,强烈地影响了此流派的作者。赛博朋克的世界是一个反乌托邦的、黑色电影(film noir)的绝望世界。菲利普·蒂克(Philip K. Dick)对此流派也有很大影响。他的作品主题包括社会荒颓、人工智能、偏执狂以及现实及某种虚拟现实间模糊的界限。

[ 本帖最后由 李靖坤 于 2009-4-30 21:39 编辑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09-4-30 21:39
真正的PUNK.jpg (3.33 KB)
  真正的PUNK
顶部
[广告]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2 02:22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124983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21世纪艺术网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