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艺术市场蹿红后急转直下 08艺术圈冷暖表情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paipai
西瓜
Rank: 8Rank: 8



UID 17
精华 19
积分 1273
帖子 313
威望 1273
艺术币 1234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1-8 15: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艺术市场蹿红后急转直下 08艺术圈冷暖表情



  张晓刚等当代艺术“天价王”的新作最先在美国纽约画廊“巨鳄”亮相



  2008年,从华尔街刮起的金融风暴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全球,遍及石油、股市、房产等领域,近年来频频演绎神话的艺术市场也难逃厄运。牵一发动全身,市场引发的当代艺术“崩盘论”,在2008年一整年,冰冻了人们对艺术市场蹿红后急转直下、“昨夜西风凋碧树”后的种种复杂表情。

  纵使2008年被人们视为艺术的寒冬,但这并未引来艺术上的肃杀之气,2008年的艺术圈仍然延续着种种喧哗与骚动。有例为证,2008年中,广州、上海、北京纷纷大张旗鼓地展开了自己的艺术三年展(双年展),大有轧戏叫板之意,但12月份的《纽约时报》报道,原本定于在2009年春天举行的国际亚洲艺术博览会被迫取消,下滑的经济驱散了投资者对于亚洲艺术的热情。

  从年初的热到年尾的冷,2008年的跌宕起伏令艺术圈百态丛生,其中种种的冷暖表情极具深味:

  面对人类大灾大难,逐渐惯于私人表达的中国年轻艺术家们能否挺身而出,于社会、于民众昭显艺术的公共性力量?新时期的艺术在表现重大题材、领导人形象上,是否能完成自我表达的飞跃?

  面对广筑高台的艺术市场的一夜倾塌,中国迅速崛起的当代艺术板块,能否反躬自省走出低谷?

  一个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以“大肆放炮”的姿态赢得世人尊重后,他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艺术和作品?

  以上的种种纷杂是非,2008年的中国艺术家们给出了自己响亮的解答。

  冷

  速冻表情:厉

  人物:朱其、栗宪庭



朱其



  过去三年,中国当代艺术平均以每三个月翻一番的暴涨速度令人头晕目眩。2008年,这股眩晕仍未来得及被大多数人消化时,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带来艺术市场寒流,又带给所有人一个寒颤。

  恍若“皇帝新装”的谎言被揭穿,中国当代艺术在过去3年里缔造的“天价神话”在2008年上半年如临四面楚歌。年初,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成交暗淡,张晓刚等中国当代艺术几位“天价王”作品遭遇流拍;5月份之后,国内艺术评论界兴起一场当代艺术“崩盘论”。5月以来,著名评论家朱其在博客上发表《当代艺术是否已经到了拐点?》、《中国当代艺术“谎言共同体”》等文章直陈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生态的种种弊端,其大胆敢言被人称之为勇士“檄文”,直戳向当代艺术市场的“虚幻泡影”。“中国当代艺术是在‘天价作局’!”朱其预言,中国当代艺术资本市场第一轮整合在2008年宣告终结。作为金融危机爆发后,第一时间将矛头对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种种弊端的评论家。朱其声严色厉的指责,并非危言耸听,2008年下半年艺术市场的急转直下,市场上种种泡沫现象犹如被朱其尖利的批驳“一针刺破”。

  从10月初到12月初,衡量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风向标”的3家重要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中国嘉德、香港佳士得相继结束了他们2008年的秋季拍卖,成交“缩水50%”无疑成为本轮秋拍的关键词。香港佳士得在上半年春拍中,成交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22.84亿港元,而秋拍只取得了11.3亿港元的成交。艺术寒流下,798画廊也纷纷倒闭……

  10月初,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高价神话”最后一道防线的香港苏富比秋拍最终惨淡落幕。在300件中国当代及20世纪艺术作品中,流拍的作品有108件,流拍率高达36%,包括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在内的一线艺术家的5件作品全部遭遇流拍。朱其等艺术评论家指出的“当代艺术‘崩盘论’”一时间甚嚣尘上,他所指出的中国艺术市场内的种种不规范、越轨暗箱操作等行为,伴随金融危机寒流来袭,被更多人清醒地看到。

  栗宪庭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美术馆策划的现代美术大展中,捧出了张晓刚王广义等20年叱咤艺术圈的风云人物。但这位被奉为“中国当代艺术教父”的人物,在前不久一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冷静地提到,张晓刚等少数当代艺术大腕的发展之路,并不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正确走向。“金融危机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敲响了警钟:那些天价作品只是西方少数人把玩的高端游戏,不代表当代艺术评价的标准和出路。”栗宪庭乐呵呵地笑着说,金融危机对艺术市场来说起码是一件好事:“中国当代艺术不能成为与大多数艺术家、收藏家和大众无关的游戏。”

顶部
[广告]
paipai
西瓜
Rank: 8Rank: 8



UID 17
精华 19
积分 1273
帖子 313
威望 1273
艺术币 1234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1-8 15: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速冻表情:囧

人物:张晓刚曾梵志


曾梵志在近日英国《独立报》上,在一份“2008全世界最好卖”的当代艺术家名单上,张晓刚、曾梵志分别排名第5和第6,这份榜单上共有5个中国当代艺术家(还有王广义、岳敏君、刘晓东)跻身前十名。即便如此,2008年当代“天价王”们的表情,估计还是有点囧。
从年初的春拍开始,张晓刚以至少7件作品流拍的纪录,位列春拍流拍最多的艺术家之一。更囧的事情发生在曾梵志身上。几个月前的香港佳士得春拍,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No.6》以7536.75万港元成交,将中国当代艺术世界拍卖的纪录再次刷新。言犹在耳,转瞬即是一个滑铁卢,仅半年后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上,曾梵志早期作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终流拍。
面对金融危机的侵袭,张晓刚等并未坐以待毙。10月30日,张晓刚在纽约大张旗鼓地举办了自己签约美国佩斯威尔登斯坦画廊的最新个人展览,亮出自己在《大家庭》系列后又一力作《修正》。佩斯威尔登斯坦画廊是美国画廊业的“巨鳄”,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代理众多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如安迪·沃霍尔、查克·克劳斯、莫耐特·卡茨等艺术家。作为最具价值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张晓刚与这一美国画廊巨鳄佩斯的携手,吸引了当今国际知名的艺术大腕前来参观,艺术家查克·克劳斯、建筑设计师贝聿铭,美国艺术批评家乔娜森·芬尼伯格等艺术界人士以及各国藏家纷纷前来观展。“画廊巨鳄+中国最红的当代艺术明星”,多少希望在经济危机的寒冬之下,注入一些暖意。
然而似乎事与愿违,在刚刚结束的全球第三大拍卖行菲利普斯伦敦秋拍上,张晓刚的两幅作品《血缘系列:男孩》、《20号》又纷纷流拍。2008年,短时间崛起的中国当代艺术板块受到致命打击,“泡沫”“神话”似乎一夜间破灭。
速冻表情:独
人物:吴冠中


吴冠中继“以奖代养”、“取消美协、画院”等言论激起轩然大波后,吴冠中继续在2008年延续自己卓然不羁的个性。2008年初,吴冠中继续“大嘴炮轰”,指责“中国当代美术水准,落后于非洲”“美协和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艺术活动就是搞展览、大赛、评奖……这样搞就跟妓院一样了,出钱就给你办。”
不只是炮轰,89岁的吴冠中在2008年通过一系列作为延续自己的特立独行。9月份,他把自己113幅画作正式捐赠给了新加坡,其中包括63幅水墨画、48幅油画、2幅书法,创作年份从1957年到本世纪初,按照近期国际拍卖行对吴冠中作品的拍卖价推算,这批画作的市值高达3亿元。新加坡美术馆馆长郭建超表示,这应该是新加坡的公共博物馆收到的价值最高的一份捐赠,也是吴冠中个人数量最大的艺术捐赠,据了解,捐赠是吴冠中主动进行的。
大批画作捐赠给新加坡一事,在国内引发争议,一时间对“吴冠中不爱国”的指责漫天遍地。面对这些批评,吴冠中本人并没有公开回应。身旁的好友和家人解释说,今年4月,吴冠中已经将《鲁迅故乡》等66件精品捐赠给上海美术馆。此外,他还在2008年把得意之作《一九七四·长江》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2008年的吴冠中几乎倾囊捐画,不顾争议,这位耄耋老人我行我素地吐露了这样的心声:“我摸索了几十年,自己的这些作品就像是最疼爱的儿女,想在有生之年为她们找个好的归宿。至于我作品是好是坏,就让历史来考验。后人如果觉得好,就继续留在那里;如果觉得不好,就剔除出去。现在我89岁了,来日无多,捐了就轻松了。”
除了捐画,7月份吴冠中直截了当在一幅名为《池塘》的画上签上大字:“此画非我所作,系伪作。”吴冠中伪作风波案,再度暴露了国内《拍卖法》对于拍卖行不保真的一大漏洞。
12月,吴冠中再次做出大手笔动作。他将自己的水墨代表作《长江万里图》在香港拍卖所得的1275余万港元全部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励基金”。该基金是清华大学迄今为止以教师个人名义命名、完全由教师本人直接捐资的额度最大的一项奖励基金。
一个功成名就的艺术家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作品?2008年的吴冠中给出了“吴冠中式”的解答。

顶部
paipai
西瓜
Rank: 8Rank: 8



UID 17
精华 19
积分 1273
帖子 313
威望 1273
艺术币 1234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1-8 15: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解冻表情:悲
人物:广东油画家、樊建川等


樊建川百年不遇的5·12大地震发生后,艺术家不仅出现在各类捐款现场,他们枕戈待旦地用手中的画笔将大地震的惨烈及人与人之间的守望、拯救升华为艺术作品,传递更为深沉、震慑人的情感。众多身影中,广东油画界过百名艺术家集体创作完成的大型史诗油画《地恸·重生》,是迄今国内油画家最多人参与完成的巨幅作品之一,留下了2008年艺术圈最令人动容的一幕。
这幅由130位油画家用18个日夜集体创作的结晶,不仅开创了中国油画史规模最大的创作纪录,更是一幅无法复制的鸿篇巨制。《地恸·重生》采用“全景”式的笔触描摹,以俯视的角度来表现,画作来自于现实,但又具有高于现实的史诗性。整幅油画近60米长,以艺术化的笔触,再现了整个大地震中民众的悲恸与自救、解放军部队官兵鼎力救援、国家领导人视察灾区等感人片断。国家博物馆已发文确认收藏这幅史无前例的油画巨作。
除了广东油画界的集体义举,收藏家樊建川在6月12日,距离汶川大地震发生仅仅一个月之后,举办了“震·撼汶川5·12-6·12日记”大型展览,展的实物达8000多件,围绕地震灾难现场、各界救援、举国哀悼、重建家园等几大主题展开。目前,樊建川筹划增资2500万元左右建设一个新的地震博物馆,2009年“5·12”正式对外开放。樊建川筹划的日记体的大地震展览令观者无不震撼,他以对历史的尊重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6月1日,首都文化界在京召开紧急抢救和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冯骥才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发出了《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倡议书》。随后,一批批文化学者赶赴灾区现场调研,提出保护建议。
拍卖收藏界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迅速反应,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匡时国际等拍卖公司纷纷组织义拍。其中,保利拍卖公司在多位知名艺术家支持下组织的“情系灾区,倾情奉献———中国当代艺术赈灾义拍专场”共募得110件中国当代艺术品,100%成交,义拍善款8472万元。如果说,多年艺术市场经济的发展冲淡了艺术家对表现重大社会及政治题材的热情,越来越习惯于关起门来搞艺术的艺术家们,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新表现出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笔下的重大题材和领导人形象不再千篇一律,而是有了个性化的鲜活表达。
解冻表情:火
人物:蔡国强


蔡国强2008年蔡国强以“火药艺术”,令全世界人民见识到来自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力量。蔡国强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总设计师,从永定门经天安门到鸟巢的29个“大脚印”,让蔡国强名副其实地成为2008年最“火”的中国艺术家。
蔡国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好玩。做艺术是为了好玩,“哪里有好玩的我就去哪里”,“我只是这个时代里面好玩的一群人中的一个”。不少人质疑蔡国强在用中国元素迎合西方社会,但是蔡国强自己则认为,观众关注他的作品还是因为“好玩”。
第一个被写进美国艺术史教科书,第一个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办个展,2008年之后,蔡国强成为中国艺术家在海外最耀眼的名字。
解冻表情:喜
人物:马未都



盛世兴收藏。2008年,马未都以知识分子、“收藏第一人”的身份迅速在方兴未艾的收藏热潮中,占据了自己的位置。
2008年1月1日起,马未都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家具、陶瓷、玉器和杂项收藏,成为收藏界第一个登上《百家讲坛》的人,50场讲座使马未都晋身为收藏热潮中,比学院派专家还灵验的文物鉴赏大师。1月2日,马未都抛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被误读千年,此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的“马扎”观,引起一片哗然。
马未都本身就是一部印记了中国20年收藏历程的书。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对于上世纪80年代民间收藏的回忆,马未都至今都念念不忘。“收藏是一种乐趣,你绝不能把这种乐趣变成一个负担。”在《百家讲坛》里,马未都将20多年来的收藏心路分享给大众,对中国民间的收藏意识及观念等方面起到难能可贵的“启蒙”作用。
马未都的成功并非只在于他是一个收藏家,他力推“享受收藏中的文化乐趣”的观念在社会层面引发广泛反响。上世纪70年代,马未都凭借小说《今夜月儿明》一举成名,随后又和王朔、刘震云等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工作室,创作了《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作品。当年文学值钱,马未都的稿费都被他换成了收藏品,十年逾千件。1996年,马未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并开创了国内私立博物馆运营的新模式———理事会制度,引领了中国民间私人博物馆的风潮。
尽管中国当代艺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冷,中国的收藏热并未消停,特别对于古代字画和古玩方面。而对于延续2008年民间收藏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马未都自己,也以第5位的身份出现在“中国作家富豪榜上”。年底,马未都还因对收藏界的诸多贡献,连续荣膺了几个2008年度文化人物方面的颁奖。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2 15:18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105681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21世纪艺术网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