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广州众艺术园区--升级版798
o0o0o0o0o
苹果
Rank: 5Rank: 5


UID 356
精华 4
积分 341
帖子 109
威望 341
艺术币 362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1-1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8-12 13: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广州众艺术园区--升级版798

  广州众多“先筑巢后引凤”的艺术园区可称为“升级版798”

  如今谈起“艺术园区”,几乎不会不提到北京的“798”。作为中国式loft艺术园区较早期的代表,“798”为这一类型艺术聚落在国内的传播提供了可参考的一个样本。在广州,这类艺术园区近年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与北京相比,广州的类似艺术聚落在生长速度、规模和影响力方面虽然仍有差距,但是在政府和资本的推动方面,甚至比“798”更为自觉和主动。



  模式:商业先行旧厂房“腾笼换鸟”

  2005年11月,依托广州白鹅潭畔原水利水电机械制造厂的旧厂房改建的信义国际会馆正式揭开面纱。开发者对工厂原有的12栋车间和外围环境进行了全面的重整,面向文化和艺术机构、艺术家们推出。这被视为是广州loft式艺术区出现的标志。但是与“798”,甚至更早的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的loft艺术区不同的是,以前的loft生活区几乎无一例外是艺术家发现并首先进驻,商业和资本的到来总是晚上几拍。但广州信义会馆的开发者却一开始就成为了园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首创“先筑巢后引凤”的运作模式,在艺术园区中并不讳言地以商业包装的形式亮相。

  信义会馆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曾介绍,这个园区的布局设计包括了艺术家工作室、文化公司的用地、艺术和商业展示空间、公寓式酒店、艺术机构的工作区域等多方面,因此其在一开始就没有其他loft园区早期的粗糙感觉,周边的生活、交通配套相对方便,而且有完备的物业管理。

  信义会馆的模式被专家称之为“腾笼换鸟”型。距离信义会馆不远的海珠区太古仓一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仓库群,目前正在按照计划被改造成一片规模更大的“创意产业园”。其方式与信义会馆颇有相似之处——先找到一片合适的老厂房或者仓库群,政府或者社会资本进行全面的改造和翻修,最后将设施完备、面貌规整的艺术园区统一推向社会。而同在海珠区的工业大道一带的旧国营工厂群,也正考虑按照新兴艺术园区的方式加以改造。


  动机:艺术为地产开发铺路?

  为何广州的loft式艺术园区,在形成之初就采取了不同于传统的形式?广东省社科院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陈实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近年文化产业的勃兴,商业资本已经将文化艺术视为有潜力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的动力,来自政府打造“成规模”、“上档次”的文化产业的愿望,以及旧区城市环境改造的内在需求,“商业资本的率先进入并不是坏事,至少比让艺术家们自己走艰苦创业的路要好”。记者了解到,广州,乃至周边城市已经成形的类似艺术聚落,多半以“三旧”——旧工业区、旧村、旧城区为特色。一位文化界资深人士告诉记者:“资本来搞艺术园区肯定有他的目的,会看效益,看盈利。”

  上海的一家知名房地产企业最近进驻广州附近的一片历史文化街区。按照相关负责人的说法,他们将借鉴上海“新天地”的模式,对这一带进行系统全面的改造。借助原有的历史建筑、文物古迹,打造具有岭南风情的艺术、文化、休闲聚落,引入艺术家的工作室,组织各种文艺活动等。但她同时也不讳言,虽然初期这一带不会进行大的开发,但艺术聚落成形之后,周边会有一批房地产项目建起。客观地说,艺术聚落成为了房地产额外增值的必备“软件”。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广州已经在做的一些艺术园区,也有类似的考虑。


  质疑:资本逐利性垄断艺术思维?

  从一开始就循着商业轨道运行的“广式loft区”,是否注定会在商业的牵引下形成逐利而浮躁的文化艺术生态?商业资本是否从而拥有了垄断艺术思维的能力?

  知名青年画家朱光荣不久前和几位艺术家一道,在黄埔大道的一处艺术园区内租下了一处老厂房,开设了“五行艺术空间”,作为工作室和展示厅。谈及这样做的初衷,他表示过去艺术家的推广往往要借助于画廊等艺术机构之手,缺少独立场所,而在“艺术聚落”中开设自己的展示厅,推销自己的作品,艺术家自身的腾挪空间反而更大,效果也比想象中要好。

  对文化产业有深入研究的广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严建强也指出,目前广东大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化运作开发模式,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成本过高,园区滚动开发缺乏动力,而且产业化的程度也仍嫌不足。陈实则说,商业资本是很有力量的,但是与文化艺术创作其实并不矛盾。因为文艺创作中本身就有一部分按照商业的模式在走,属于产业范畴,自然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但是另外一部分则是属于艺术家个人的东西,是他们的独立思考,不受商业利益的束缚,和前者属于两个范畴,不能放在一起说。


  走向:本土化才能获得最大影响力

  位于先烈东横路的星坊60园区,除了多家艺术机构进驻,并且成为了广州三年展的分展场之外,便利店、咖啡馆、音乐酒吧、概念餐厅、设计酒店等配套设施也相继跟进,这里也成为广州艺术爱好者的一处新的焦点区域。而园区第二期工程将在年内推进,比第一期的面积将扩大三倍以上。有专家分析,“loft模式”已经成为广州地区艺术资本认可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样式。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全国的艺术聚落都把“798”或者上海的“新天地”视为样板,那么会否在现代化的改造中让广州、广东的艺术园失去了岭南文化独有的韵味和特征?

  陈实认为这样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从资本逐利的考虑出发,艺术园区的文化气质和建筑形式也一定会偏向于本土化,因为艺术家通常是在本土才拥有最大的影响力。一些艺术园区的做法也印证了陈实的说法,例如信义会馆园区最著名的画廊之一“渔歌唱晚”,就将目光聚焦在包括陈永锵、陈永康等知名画家在内的众多本土名家身上,举办了一系列岭南味道十足的展览。信义会馆的园区设计也是把珠江水引入到园中,配合园内数十棵百年的榕树、樟树,营造出岭南风情。而搭上“广佛一体化”的便车,佛山的一处艺术园区也连续举行两城文化论坛,话题集中于岭南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等方面。

顶部
[广告]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2-22 15:12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99920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21世纪艺术网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