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感受马蒂斯 [打印本页]

作者: 啦啦啦    时间: 2010-8-28 22:56     标题: 感受马蒂斯


我不是马蒂斯的粉丝,因为每个人的审美总会有个特定的范围,而马蒂斯则在我的审美范围之外。
一般去博物馆,我会反复地看印象派,梵高,塞尚的画,对马蒂斯的画基本上是一带而过。不过在《纽约时报》上看到现代艺术博物馆里有马蒂斯展览时,
还是决定去看一看,因为展览主题是:Matisse: Radical Invention, 1913-1917. 翻译成剧烈变革也好,根本性改变也好,博物馆想告诉观众,展出的是马蒂斯承前启后的作品。他的画,风格变化太大,系统上比较乱,我很想搞清楚这些根本变化是什么。
天气炎热潮闷,很象上海的酷暑。因为时间尚早,所以展厅里并没有象朋友描述的那样拥挤,不同寻常的是在MOMA六楼马蒂斯展的入口,又另外设立了个检票处,因为持有MOMA的会员证,直来直往,所以没留意看这个展览有没有什么特殊的限制,在检票的地方,偷瞄了一下别人手里的票,发现上面印了特定的时间,1000-1030 之类的,看来来看马蒂斯的人的确不少,需要控制人流量才能保证展厅不会变成小菜场。
主办这次展览的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芝加哥艺术研究院。一百多幅包括油画,雕塑和素描的展品来自世界各地的三十个博物馆,马蒂斯家族以及不愿透露姓名的收藏家。能把固定时间,
相同主题的画收罗在一起展出,这就是大博物馆的本事。
我总觉着马蒂斯是个聪明的投机者,随着绘画的潮流而弄潮,并且稀里糊涂地就把自己弄成了大师。与当时理念坚定的画家们相比,他的这种紧盯市场倒是很具有革命性和前瞻性。这也贴合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行为,什么时髦,什么好卖钱就去画什么。
出了名的画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影响了很多人,比如塞尚。另一类受了很多人的影响,比如马蒂斯,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不同人的元素。如果你顺手翻阅一本马蒂斯画册,你会看到很多前人或他同时代画家的影子。
“Still life with book” (1890) 里的写实主义笔触,“The Dinner Table”(1897)里的印象主义色彩,Port of Abaill, Colliour (1905) 里的点彩画法,
The red room” ( 1908 ) 里高更式的装饰效果,“Decorative Figure on an Ornamental Background (1927) 里的立体主义表达,当然还有他和朋友德朗以及弗拉曼克尝试但又很快放弃的野兽派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几乎贯穿他绘画中的塞尚的构图色彩及笔法。不妨比较一下马蒂斯的“Nude with a White Wash Towel
1902)和塞尚的“Man Standing Hands on Hips” (1885-87,)
马蒂斯的“Marguerite Reading
1906)和塞尚的 “Boy in a
Red Waistcoat” (1888-90),马蒂斯的“View of the Bois de Boulogne” (1902) 和塞尚的“ Avenue at Jas de Bouffan” ( 1869), 任何一张马蒂斯的浴女和塞尚的“Three Bathers”(1879-82),你不难发现他们之间强烈的承传关系。可以说塞尚已经溶进了马蒂斯艺术的灵魂之中,而这种全面的溶入则起源于塞尚的“Three Bathers”,这是马蒂斯从维拉德手里买的第一张画,也是MOMA这次展览中,入口处悬挂的第一幅画。
Three Bathers”对马蒂斯的影响,有很多描述,马蒂斯自己也在不同的场合有着相近的肯定,这次总算是看到了原作。然而我想探讨的不是塞尚的那幅画对马蒂斯艺术影响,从马蒂斯购买这幅画,还可以看到马蒂斯的为人处事。
在前一篇“谁掌握着艺术发展的方向”中,曾描述了维拉德第一次用商业手段促销梵高和塞尚,建立了一套成功的模式,这个成功不仅让塞尚从默默无闻到
大红大紫,也让自己从小画廊业主变成了业界的大哥大。他以为画家办个展,石板印刷,办杂志作为主要促销手段,使画家们在官方沙龙的拥挤狭窄的通道内,突然看到了一片开阔的天空。塞尚以后,维拉德又以个展的方式促销了高更,莫里斯·德尼(Maurice Denis,皮埃尔·博纳尔(Pierre Bonnard)爱德华.维亚尔(Edouard Vuillard
)埃米尔·伯纳德(Emile Bernard)等一大批先锋画家。1901年,维拉德为默默无闻的十九岁的毕加索( Pablo Picasso)举办了包括油画,油画棒和水彩画的首次个人画展,使这位画家不到二十岁就能靠绘画赚钱,成为艺术史上最幸运的艺术家。
聪明的马蒂斯自然明白维拉德对前卫画家的意义,于是购买塞尚的画就成了他结交维拉德的敲门砖。
马蒂斯从1899年开始便经常光顾维拉德的画廊,他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Three Bathers”,1900年又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了高更的“Young Man With Flower”(1891),还有一些塞尚的石板印刷画及一张梵高的素描。当时马蒂斯的经济状况很糟糕,连养家糊口都变得有些勉勉强强,他也有机会找到赞助,但是因为维拉德,他对那些赞助有些小心翼翼。工夫不负有心人,1901年底,维拉德终于答应给他办一次个展,并出700法郎收购了他的一批画,没有有资料说明那批画是多少,总价是“Three Bathers”的一半不到。1902年,维拉德又收购了马蒂斯另外十幅左右的画。
马蒂斯很希望这种收购能变成经常化和长期化,但是维拉德对他的前途似乎并不看好,他对购买马蒂斯的画并不是很热情。个展一拖再拖,一直拖到1904年。在马蒂斯的第一次个展上,维拉德又令外加进了几张塞尚和雷诺阿的画。维拉德的很多客户都参加了画展,但是他们买走了全部的塞尚和雷诺阿,对马蒂斯的画却缺乏兴趣,这让马蒂斯在第一次画展的喜悦之外也很受伤,
他认为在一个新手的画展上摆放了名家的画,维拉德多少是对年轻画家的画缺少体贴和考虑。虽然那次画展上,马蒂斯的画卖得不好,不过参加画展中的Sergei Shchukin Ivan MorozovLeo Stein 后来都成为马蒂斯作品的最主要的买家。
相对于漫不经心的维拉德,俄国收藏家Shchukin才是马蒂斯艺术中的贵人,有人说他几乎是当时收藏界唯一看好马蒂斯的人。马蒂斯对固执的Shchukin 也化了不少心思,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到1911年,Shchukin收购了马蒂斯几十张作品,年底他邀请马蒂斯到莫斯科,对他进行了大力的宣传,
马蒂斯在俄国成了明星艺术家。1912Shchukin 又在德国宣传马蒂斯,他邀请八大博物馆的头目们给马蒂斯造势,从而确立了他在德国的大师级地位。在1911年年底的莫斯科,Shchukin 预订了马蒂斯十一张画,价格不菲,题材由画家自己定,有了这种经济后盾,马蒂斯便决定到摩洛哥住一段时间来完成收藏家的订画。这也是这次现代艺术博物馆展览的主要元素。
从马蒂斯和Shchukin的互动关系中,可以体会到一点。作为一个艺术家,如果想成功,就要学会让利,要吸引别人集中收藏你的作品,当然让别人集中收藏首先要低价,当收藏家手里的东西达到一定的量以后,你不说,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帮你促销。百年前的马蒂斯是个例子,十年前的张晓刚也是个例子。如果你的画大部分都在你自己手里,我实在想不出,别人为什么要花时间精力金钱促销你的作品。
虽然展览想展现的是1913-1917
前后的画也有不少,1907年画的一组“Le Luxe”,1908 年的“Bathers With Turtle”,1909 年画的象征性的一组
Dance, Music”, 1911年的“ The Red Studio” “ The Pink Studio”等。
我想博物馆最想突出的大概是比如“Interior with Goldfish”这类的作品吧。他们不仅在展览中的位置显眼,《纽约时报》上的文章也登了这张画作为抢眼点。这类画包括“ The Blue Window”,” Flowers and Ceramic Plate” , “ View of Notre Dame”, “ Goldfish and Palette”, The Piano Lesson“Still Life with Plaster Bust”, “Gourds”,” The Moroccans, fourth state”。在这些画中,马蒂斯一反过去的那种花花绿绿,他开始运用灰色(蓝灰色较多)配上黑色及为数不多的纯色来营造画面气氛。灰色黑色红色,黑色蓝色绿色,黑色灰色玫瑰色,黑色灰色黄色玫瑰色。这种组合的确很现代,很大气。即便象我这样对马蒂斯带有成见的观赏者,也不由得盯着画有点神不守舍。不过,这些画也让我不由地想到毕加索,他可是玩灰色配纯色的老手。
1912 年,马蒂斯和毕加索有过一段很热络的交往,马蒂斯回巴黎的时候,他们经常在一起骑马散步,当然免不了要讨论艺术。我不清楚是马蒂斯影响力毕加索,还是毕加索影响了马蒂斯。要么就是他们一起看了塞尚的“ The Blue Vase
1889)突然豁然开朗。
我是带着接受马蒂斯的努力去看画展的,结果好像并不理想。我总觉着马蒂斯的画里,别人的成分太多。他那种标记性的连画布都没涂满的花花绿绿的风格,不折不扣地来源于塞尚的“Gardanne
1885,但是那想必是塞尚的草率的未完成作品,塞尚不是经常画到一半突然生气,扔下家伙就走人吗。不过我接受不接受马蒂斯并不重要,因为艺术毕竟是唯心的,一件作品一定会有一部分人喜欢,另一部分人不喜欢,只要画能卖钱,画家就算是成功的。当然成功也即靠人也靠天。毕加索靠的是人,他的才气让他成为大家。丝毫都不能否认,马蒂斯也是大家,不过他靠天的成分多一点。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中,有一副
View of Notre Dame”,我也站在它前面看了很久。1914年,马蒂斯画了很多副巴黎圣母院,只有这幅1949 年才拿出来展览。很明显,这是马蒂斯的一张未完成作品,只是打了底色而已,连名都没有签,就是这样一幅只打了底色的画,一经面世,便被惊叹为伟大的抽象主义作品。这真的应验了那句老话,
天想让你成名,你哭着喊着地拒绝都没用。




欢迎光临 21ART.CC - 艺术评论区 (http://b.21art.vip/)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