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纸上风起笔端云涌 ——上海中国画院纪念抗战胜利画展先睹记
[打印本页]
作者:
boyun
时间:
2007-12-25 10:58
标题:
纸上风起笔端云涌 ——上海中国画院纪念抗战胜利画展先睹记
60年,岁月依然脚步匆忙;纪念日,仍让人思绪激荡。
沉重的历史,在内心里纠缠;刻骨的祭奠,你我无法忘怀。
回忆,让我们悲怆;凭吊,使我们感伤;纪念,倾注我们的情感;反省,寄托我们的理想。
当年的硝烟,是否化作了天际的云彩;今天的朝阳,可曾燃起过往日的梦想!
抚慰着难以磨灭的创伤,高抬起昂扬向上的目光,焕发雄强的精神,承载美好的希望。我们用画笔,应和千纸鹤的低唱,谱写新世纪的华章。
——“不能忘却的纪念”2005上海中国画院年展前言
昨天,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来电话说,今年画院年展即将在8月1日举办,主题是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很多作品会让你感动的,来看看吧。”
画幅很大
记者来到画院展厅,这里正忙忙碌碌地在布展。第一眼的印象是作品都很大。施大畏酝酿多年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作品《不灭的记忆》终于完成了。高4米,宽4.3米,黑乎乎的画面粗一看不知画些什么,仿佛是太空中无数飘浮物正被黑洞的无形力量吸走。细细一看,那里面有许多痛苦、挣扎、求救的手;几十个赤裸的躯体扭曲着,束缚着,撕裂着;锋利的指挥刀、带刺刀的长枪,悬在黑暗的空中;无知的婴孩甜蜜地沉睡;黄花在刺刀下凋零;白色的千纸鹤遨游在画面上……画家大胆地将国画、丙烯、油画颜料同时用于一幅画上,使之层次丰富,雄浑厚实。施大畏说,这件作品不仅要告诉人们一段残酷的历史,更希望让人们知道,这样的历史是人类的共同悲哀,愿人类和平的愿望和努力可以抚慰亡灵。
施大畏在创作此画期间,本报曾作过报道。一位远在美国的读者看了报道后特意写信给施大畏,鼓励他的创作,并寄来了他所需要的黑色丙烯颜料。
程十发先生创作的是《岁寒三友》。许多人不明老先生为何要画这一传统题材。原来,当年聂荣臻元帅曾在战火中救出日本遗孤美穗子,后来美穗子回日本时,聂帅将自己珍藏的程十发的《岁寒三友》图转赠给她。
匠心独运
中国画院的不少画家在此次创作中匠心独运,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艺术水准有所突破。一些同行认为,何曦的《我的家》是他近年来最为成功的创作。画面由一群乌鸦和破碎的椅子组成,隐喻侵略者对美好家园的蹂躏。马小涓一贯擅长柔美的女性题材,开始她对创作抗战题材颇感为难。但在深入采风,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八女投江的故事让她怦然心动,于是画出了《乌斯浑河之歌》。韩硕为创作《我们在太行山上》,专程去山西太行山,一路上收集了许多原始素材和抗战资料。回来后,他经常整日整夜地在画室琢磨造型和构图,堆在墙角的草稿足有半人高。
曾有评论指出,在艺术市场红火的今天,许多画家沉醉于为金钱而创作,媚俗而内涵苍白的作品多了,真正具有震撼力的作品少了。上海中国画院的这个画展则让人有了崭新的感受,因为许多画家在创作时真的感动了,思考了。
?
《不灭的记忆》施大畏作仿佛抽象的画面中,蕴藏着无尽的人间悲哀、苦痛和盼望。支离破碎的人体升腾在深邃的宇宙。愿一切生灵不遭涂炭,愿人类永离贪婪、愚昧、残暴……
?《1937,我的家》何曦作乌鸦和椅子,看似毫不相干,却构成了一幅大画。翻飞、嚣叫的乌鸦是动的,暴躁不安;破碎的椅子是静的,无奈而悲怆。巧妙的构思,艺术的处理,看后让人久久难忘。
?《我们在太行山上》韩硕作画家用柔和的线条和淡淡的墨色,描绘了8位驰骋疆场的抗日名将。看似很少变化的人物造型,被疏密有致地组合起来,俨然是一道长城。作品举重若轻,显示了画家的造诣。
?《乌斯浑河之歌》马小涓作水墨淋漓的渲染,营造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氛围。美丽的女兵造型不失壮士的慷慨。
?《天使会唱歌》施晓颉作战火停息的间隙,年轻的战士吹起了笛子,画面中出现的色彩艳丽的鱼儿,让人尤感和平的美好,童真的可爱。
《怀念南泥湾——抗战又生产》张迪平作丰收的瓜果蔬菜,斑斓的色彩,展现了当年359旅将士在敌后开荒生产的成果。画面虽不见一人,却犹见抗战军人的豪情和喜悦。
欢迎光临 21ART.CC - 艺术评论区 (http://b.21art.vip/)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