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凭:我一方面是教书育人,带设计系的学生;一方面是自己作为设计师,在设计的最前沿去做设计实践。现在我发现一个问题,学校的这些教育实际上是基础的审美教育和基础的技能教育,本科的四年当中学生接触到的实际案例特别少,少数优秀的、比较被老师看重的学生会有机会到公司里进行实践,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都停留在纸面上,这就导致了学习设计的学生毕业以后跟设计的行当之间脱离得比较大。这是设计教育上的一个问题。 另外是一个矛盾的问题,现在大家对于设计师最关注的是原创精神,但是在实际的设计当中,你受到的束缚特别大,你受到来自甲方各方面的、各种条件的制约,导致你最后不得不去屈服于他们,你的原创精神在最后的设计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比较少,这是一个矛盾。室内设计现在就是这样。对于建筑业,可能对于建筑师的压力会比较大,对于一个建筑体来说,赋予了太多的东西,而不是单纯地把它作为一个功能性的东西,功能达到了以后,还要赋予它太多的意义,是不是代表民族,是不是代表一种北京的精神、人文的精神,这些方面的概念特别多。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建筑师的压力相对于室内设计师的可能会更大。当然环境景观是一个新兴的方向,目前还没有太成熟的体系,所以可能它的视野面更宽一些,人们对它的宽容度会更大一些。 我来到“早晨”两个多月了,但是我感触特别深的是“早晨”跟商业的结合,这一点做得特别好,它不只是单纯地从一个方面考虑,而从整体的营销策划来考虑,从理念到环境,都要涉及到、都要参与进来,我们不专门做一件事,可能会牵扯到整个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我觉得“早晨”之所以能做到现在,是因为它对业务的开拓能力非常强,这是我感触特别深的。我们在学校有时候会做一些案例,都是各自做各自份内的事,你让我做环境,我一定把环境给你做到位,而很少关注到它其他方面的,比如说营销等,但是“早晨”这一点就做得非常好。它是把一件事情从整体的营销方面来考虑,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远洋一方的售楼处,其实最早是从远洋一方的VI做起的,一直到它的整个卖场的整体包装、到环境规划、到最后周边景观,四个领域全涉及到了,所以我觉得这是“早晨”最成功的地方:商业与设计结合得非常紧密。 视觉同盟:您是老师,从事教学,我想您对设计教育认识得非常深刻了? 张凭:不能说深刻,只是一点自己的个人体会。 视觉同盟:请您从教学方面来谈一谈对中国的设计教育的看法? 张凭:从我个人来讲,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双师”,首先是设计师,然后再是教师,对于学生,我觉得在教学当中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应用平台太少了,从初学设计直到毕业设计,几乎都是纸上谈兵。这是我感触最深的。 视觉同盟:从学生自身的角度,你觉得他们应该加强什么? 张凭:这些年开设设计专业的院校逐步在增多,甚至我们会当成一个笑话,说某某政治学院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系,所以我觉得师资上面会受到影响,因为就业比较容易,可能大家都认为,只要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就可以去做这方面的事。所以在大学四年当中,基础技术问题成为了一个主要的问题,而忽略了思维,这是院校里面的最普遍的问题。四年当中,我把部分你的基础技能教会了,但是对于最重要的思维开发却非常欠缺。 视觉同盟:您是怎么加入到“早晨设计”中的? 张凭:我跟魏来是高中同学,我们都是当时的中央工艺美院二附中的学生,我们是那时候的同学,一直都有联系,因为我们高中就是学美术的,所以大家多多少少都接触到这个行当。魏来最后考的是视觉传达方向,而我最后考的是中央工艺美院环境艺术方向。 视觉同盟:好的,谢谢您!
|
欢迎光临 21ART.CC - 艺术评论区 (http://b.21art.vip/) | Powered by Discuz! 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