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观众在中国美术馆观看陈可之油画个展作品《重庆大轰炸》
文/艺公
大象无形:新写实于纷纭中穿越当代
自1987年8月在成都四川省展览馆举办首次油画个展算起.迄今刚好是20个年头,以历史题材的创作闻名画坛的我国写实油画家陈可之历经磨砺创作再结硕果.”三峡风--2007陈可之油画展”于今年8月28曰至9月4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由中国美术馆、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等共同主办。展品包括在美术界、史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长江魂--三峡纤夫》《重庆大轰炸1938-1 943》《历史》《延河水》等26件新老作品。
参展的26幅作品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展览期间.中国美术馆西南厅出现了以往少有的人头攒动的场景.许多观众在作品前驻足流连.其中也包括不少国外的观众.不少人在看了展览后争相要求购买陈可之先生的画册。
“陈可之总是在画一些从现实中来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陈可之先生在油画界、美术界大家都是了解的,了解他是因为他在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初期.他就画出了非常一幅重要的作品.那幅作品叫《历史》.当时就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可能是1979年。我想有时候一幅画.它虽然不能说明全部.但是它能说明一些最根本的东西。而陈可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从我们这个社会步入一个新时期之后.他始终有一种理想和信念。”在三峡风--2007陈可之油画展”专家座谈会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给予了艺术家陈可之极高的评价。观者视点:作品凸显人文精神“好多年没有看到这么精彩的作品了。”一位来自北京地区的观众说.“这些作品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而在处理技法上又非常具有当代性。我很喜欢.我非常希望认识陈老师并成为他的朋友。”
“人文精神的缺失在整个中国画坛上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陈可之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分量重、给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这非常难得。中国油画界应该鼓励这样的人.应该鼓励这样的创作。”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所长梁江在座谈会上深有感触地说.“艺术根本就是要以情动人.如果你的情感.你是很诗意的.跟别人没有什么关系的.你不可能触动别人的心灵.所以我想陈可之先生.他的作品尤其大家都提到的一些作品.我觉得他在我们当代美术史上是有地位的.他的作品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为当代中国画坛提供的非常有益的经验.我想这点应该肯定。”
研究院研究员王镛说.我觉得陈可之画《冬曰晨曦》.后来又画《重庆大轰炸》.又画《三峡纤夫》.一系列的三峡题材.从这个题材来看.包括重大历史题材.包括三峡资源的壮观.还包括人。实际上他的主题,基本上就是围绕着这个自然、历史和人.这么一个贯穿的主题.而他的自然.都是有历史的.有年轮的.而且和人和历史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联系自然和人的就是历史.通过对人命运的一个思考.体现了历史思考的深度.我觉得这是他一个基本的主题。所以他的起点比较高.从《历史》18岁的作品.一直贯穿到现在的三峡题材的作品.都是围绕着自然、历史和人展开的。
风格天成:融合中西解读历史
在具体的技法处理上.众多专家一致认为.陈可之将油画的表现技巧和中国传统的皴法技术等巧妙结合.充分发挥了油画的表现力.并将笔触、肌理、光线完美配合.作品以情动人.赋予诗意.流露出严谨、宏大的中国气派。事实上.从18岁创作出“伤痕美术”代表作《历史》开始.陈可之坚持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入思考展开创作.从《冬曰晨曦》《延河水》.到而今的《长江魂--三峡纤夫》《重庆大轰炸1938-1943》.他的画面里表现的都是深厚而博大的中国精神。
“陈可之先生的作品.提供了一个个案.一个很有价值的个案.这个意义上.我是非常的肯定和欣赏的。在近年的市场大潮的冲击下,陈可之能一直坚持写实创作非常不容易。”批评家邓平祥说.“他的作品经过多年的磨炼.从油画语言到画面内容达到了非常严谨的统一。我认为就是作为艺术家来说.你画什么.我是主张画什么也重要.怎么画很重要.二者不能偏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伟大的作品。所以我感觉到.陈可之先生的语言.因为他作为一个艺术家来说.还是最好的语言.如果从这个展览的语言分析.比如说他的《重庆大轰炸》.我认为语言和内容达到了某种比较好的统一。就是你用比较挑剔的眼光去看.他的那张《重庆大轰炸》.我认为语言也够,因为他跟他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精神.他是结合得比较好的.这种作品我认为在历史上是有一席之地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张晓凌说:“我想讲的就是.陈可之的油画.我老觉得给别人的印象就是从一开始意识不一样.他的意识和市场画态也不一样.因为市场画态有的我很熟.那个路线不一样.就是远离市场画态.我不知道算不算市场画态.画得不太一样.这个就是语言上不断地在探索自己的语言.尤其到了三峡这一批.我觉得逐渐有本土化的特点。比如画三峡的山水.用了很中国传统的元素.如虎皮皴.这个东西不是西方的线条.是中国的皴法.用油画的语言来理解这个皴法.我觉得很独特.我觉得这个应该坚守.往深了作.再来探讨。”时代需求引起当代共鸣的好作品
“这些作品我看了觉得非常亲切.这种大型的创作我个人觉得应该放在美术馆的圓厅里.让所有的观众都能看到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院教授对记者说.陈可之的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这是中国国家美术馆应该大力宣扬和推广的艺术家类型.美术馆只有多一些有深度的时代代表性作品的展览.才能真正成为为公众服务的社会机构。
著名策展人方振宁认为.关于陈可之绘画.有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个就是他在跟历史关系的一种绘画.包括《重庆大轰炸》.还有一种题材.就是他对自然.而且对纪元前东西的遗迹的描绘.或者他有种幻想的.有一些像星球大战出现的一种景色一样。但是这里面都有一种统一性.就是他特别喜欢宏观的.比如《重庆大轰炸》就是宏观的。从一个非常俯视的角度去看,还有就是说对于历史他有非常长远的关怀。这一点可能跟中国绘画的精神有关系.包括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都有关系.就是非常深远的空间.然后超越自己生活的时间带的历史的追想或者记录。陈可之的创作一直超越着自己生活的时间段.带着对历史的追想进行记录。
张晓凌院长强调说:“现实主义这几年的回归.确实需要能感受现实生活.能表现当代艺术的作品.陈可之的作品是具有代表性的。比如《三峡纤夫》这张画.我觉得这个有自己非常独特的语言特色.为什么呢?因为这张画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比.是同一题材.但是构图、人物造型完全不一样.尤其你的整个氛围和情境和列宾完全不一样。列宾那张原作不大.很小的一张原作.他是很年轻的时候画的,画的其实从技术角度讲呢,他没有你的技术好。为什么?画得很硬.学生时代画的.很硬很刻板.但是人家的画就比你的画有名。这个就要找原因.至少它是一张国际性的画,因为在列宾诞生]50年有一个展览.在西方影响非常大,震撼了法国美术界。”
批评家夏硕琦说:“从陈可之几十年来一以贯之的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从他审美关注的焦点和题材选择的切入点可以看出.他的画往往情浓于理.理由情生;他的画激情澎湃,以情立象.象外寄意。他具有诗人的气质.他追求象外空间的精神荡漾。虽然.他的画风写实.但是他常常化写实为象征.他笔底奔涌着西方浪漫派和东方写意派的逸风。陈可之的绘画确实让我们感觉到一种情感的投入、时代与社会的共振.特别是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情怀和我们的时代密切相关。陈可之花十年的精力.独辟蹊径,关注三峡生态.对三峡生态史的书写.动人心魄.这是心灵与自然的对话.随着其民族文化原创性因素的不断强化.必将引起国际间的审美关注。”
毫无疑问,“三峡风--2007陈可之油画展”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成功画展.它犹如一股清新的秋风.给冒着酷暑前来参观的观众和艺术界带来了心灵共鸣和丝丝愜意.也给火热的中国艺术市场注入了新鲜而富有活力的元素!”
展览及获奖:《长江魂--三峡纤夫》2000年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金奖、首都观众投票评选为“最喜爱作品”名列第一。1998年赴广东珠江三角洲巡展,1999年文化部第八届美术书法摄影展,2005年杭州西湖国际艺术博览会,2007年中国美术馆陈可之油画展。
欢迎光临 21ART.CC - 艺术评论区 (http://b.21art.vip/) | Powered by Discuz! 5.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