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
解冻表情:悲
人物:广东油画家、樊建川等
樊建川百年不遇的5·12大地震发生后,艺术家不仅出现在各类捐款现场,他们枕戈待旦地用手中的画笔将大地震的惨烈及人与人之间的守望、拯救升华为艺术作品,传递更为深沉、震慑人的情感。众多身影中,广东油画界过百名艺术家集体创作完成的大型史诗油画《地恸·重生》,是迄今国内油画家最多人参与完成的巨幅作品之一,留下了2008年艺术圈最令人动容的一幕。
这幅由130位油画家用18个日夜集体创作的结晶,不仅开创了中国油画史规模最大的创作纪录,更是一幅无法复制的鸿篇巨制。《地恸·重生》采用“全景”式的笔触描摹,以俯视的角度来表现,画作来自于现实,但又具有高于现实的史诗性。整幅油画近60米长,以艺术化的笔触,再现了整个大地震中民众的悲恸与自救、解放军部队官兵鼎力救援、国家领导人视察灾区等感人片断。国家博物馆已发文确认收藏这幅史无前例的油画巨作。
除了广东油画界的集体义举,收藏家樊建川在6月12日,距离汶川大地震发生仅仅一个月之后,举办了“震·撼汶川5·12-6·12日记”大型展览,展的实物达8000多件,围绕地震灾难现场、各界救援、举国哀悼、重建家园等几大主题展开。目前,樊建川筹划增资2500万元左右建设一个新的地震博物馆,2009年“5·12”正式对外开放。樊建川筹划的日记体的大地震展览令观者无不震撼,他以对历史的尊重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6月1日,首都文化界在京召开紧急抢救和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座谈会,冯骥才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发出了《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倡议书》。随后,一批批文化学者赶赴灾区现场调研,提出保护建议。
拍卖收藏界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迅速反应,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匡时国际等拍卖公司纷纷组织义拍。其中,保利拍卖公司在多位知名艺术家支持下组织的“情系灾区,倾情奉献———中国当代艺术赈灾义拍专场”共募得110件中国当代艺术品,100%成交,义拍善款8472万元。如果说,多年艺术市场经济的发展冲淡了艺术家对表现重大社会及政治题材的热情,越来越习惯于关起门来搞艺术的艺术家们,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新表现出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笔下的重大题材和领导人形象不再千篇一律,而是有了个性化的鲜活表达。
解冻表情:火
人物:蔡国强
蔡国强2008年蔡国强以“火药艺术”,令全世界人民见识到来自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力量。蔡国强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总设计师,从永定门经天安门到鸟巢的29个“大脚印”,让蔡国强名副其实地成为2008年最“火”的中国艺术家。
蔡国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好玩。做艺术是为了好玩,“哪里有好玩的我就去哪里”,“我只是这个时代里面好玩的一群人中的一个”。不少人质疑蔡国强在用中国元素迎合西方社会,但是蔡国强自己则认为,观众关注他的作品还是因为“好玩”。
第一个被写进美国艺术史教科书,第一个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办个展,2008年之后,蔡国强成为中国艺术家在海外最耀眼的名字。
解冻表情:喜
人物:马未都
盛世兴收藏。2008年,马未都以知识分子、“收藏第一人”的身份迅速在方兴未艾的收藏热潮中,占据了自己的位置。
2008年1月1日起,马未都开始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家具、陶瓷、玉器和杂项收藏,成为收藏界第一个登上《百家讲坛》的人,50场讲座使马未都晋身为收藏热潮中,比学院派专家还灵验的文物鉴赏大师。1月2日,马未都抛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被误读千年,此床不是睡觉的床,而是一个马扎”的“马扎”观,引起一片哗然。
马未都本身就是一部印记了中国20年收藏历程的书。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对于上世纪80年代民间收藏的回忆,马未都至今都念念不忘。“收藏是一种乐趣,你绝不能把这种乐趣变成一个负担。”在《百家讲坛》里,马未都将20多年来的收藏心路分享给大众,对中国民间的收藏意识及观念等方面起到难能可贵的“启蒙”作用。
马未都的成功并非只在于他是一个收藏家,他力推“享受收藏中的文化乐趣”的观念在社会层面引发广泛反响。上世纪70年代,马未都凭借小说《今夜月儿明》一举成名,随后又和王朔、刘震云等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工作室,创作了《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作品。当年文学值钱,马未都的稿费都被他换成了收藏品,十年逾千件。1996年,马未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并开创了国内私立博物馆运营的新模式———理事会制度,引领了中国民间私人博物馆的风潮。
尽管中国当代艺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冷,中国的收藏热并未消停,特别对于古代字画和古玩方面。而对于延续2008年民间收藏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马未都自己,也以第5位的身份出现在“中国作家富豪榜上”。年底,马未都还因对收藏界的诸多贡献,连续荣膺了几个2008年度文化人物方面的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