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ART.CC - 艺术评论区 » 收藏鉴赏拍卖 » 艺术品投资 » 散户PK机构:艺术品定价权谁执牛耳


免费使用右键“超级网摘”功能!建立你自己随时随地的网络书签!
 
IE用户/ Firefox用户 立即升级浏览器注册表,开通右键“超级网摘”功能!

2010-6-8 09:25 o0o0o0o0o
散户PK机构:艺术品定价权谁执牛耳

  “成交!!”拍锤落定,备受关注的黄庭坚的《砥柱铭》于6月3日晚以3.9亿元成交。至此,北京保利春拍最引人瞩目的拍品尘埃落定。在日渐火热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中,不断攀升的价格究竟由谁决定?“主力”是个人还是机构?市场各方莫衷一是……

  [b]个人藏家:定价权在个人手中[/b]

  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负责人、资深收藏家王新友表示,真正的藏家和机构最大的不同在于,不仅仅将艺术品作为消费品。艺术品的定价往往需要经过若干年的沉淀,且艺术品行业内人士估计往往趋于保守。当然,王新友也表示整个艺术品市场存在偶然性,某些一时价值含量不高的作品有可能在某一时拍出天价,但是在行家看来长期一定会贬值。王新友表示,就以古代书画为例,决定其价格的就有稀缺性、作品质量、作品题材、完整性、传承有序、作者在社会消费层中的知名度等多方面因素。而这些因素一般是个人收藏家才能具备的。

  王新友表示,定价权最终还是会掌握在个人收藏家手中,众人熟知的就是刘益谦夫妇。王新友认为,刘益谦夫妇高调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是被行业内所看好和接受的,而且表示刘益谦拍出的几件“天价”拍品基本属于合理价位,也是符合整个市场的发展运行规律的。

  而且,也有资深人士认同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目前仍旧是“散户时代”的观点。该资深人士表示,我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还属于新兴市场,和国外成熟的艺术品投资市场相比,我国在真假鉴别、保险、艺术品传承有序的记录等方面都不够完备。因此,目前客户群多为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高端客户。

  [b]金融机构:定价权应趋于国际融合[/b]

  多家金融机构在艺术类衍生品开发市场的大动作,似乎在暗示着艺术品投资市场正逐步走向“机构时代”。金融机构对艺术品个体定价的影响力,对整个市场的掌控力也越发引人关注。

  中国证券报记者联系到某家已推出艺术品投资理财产品的金融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他表示他们于2009年推出的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一经推出便在3日内销售一空,且信托募集规模接近5000万。据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客户需求旺盛,目前正筹划于今年6月推出产品的二期,艺术品投资理财产品的受青睐程度可见一斑。

  金融机构目前多将艺术品投资产品作为金融创新产品,金融机构对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负责。而正是考虑到其巨大的产品效益和经济价值,未来同类产品的定价或者最低认购额可能也会逐步提升。

  但是,该负责人表示,艺术品投资可作为投资者组合投资中平衡风险的一种。作为国内刚刚起步的艺术品投资产品,金融机构对艺术品本身的定价体系还很不成熟。从我国国内目前发展现状来看,与国际同类的艺术品投资基金相比还差距较大,所谓的定价权或许在未来此类产品趋于国际融合并发展成熟后才能有更多体现。

  [b]拍卖公司:定价权取决于市场[/b]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国强认为,艺术品市场的定价权不可能被几个人或几家机构左右,真正的决定权还是在市场。由于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壮大,艺术品的数量已经相对充裕了,因此市场的供需要求能够决定价格。

  董国强认为,真实的市场是理性的,即使是一件孤品,都可以找到和他同时期的同类型的作品,只要有参照物就会有估价区间。价格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只相信市场,即使定天价也还要看市场接不接受,有价无市也是徒然。董国强表示,所谓的定价权应该是市场真实情况的展现,就以拍卖行为例,拍卖行在给每件拍品定价时一定会去征询投资市场和整个行业的意见,而不是单单听从某个行家或者机构的意见。

  董国强认为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期,它和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整个社会艺术品投资价值判断相关,市场可能现在还没有崛起。第一,目前艺术品市场交投更多表现出的还是散户行为,缺乏大量金融机构及艺术基金的参与。每一个人都是真金白银拿自己的钱在买艺术品,说明市场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第二,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缺少顶级富豪。在胡润、福布斯排行榜上,中国前五十位的富豪中参与艺术品市场的都不到三个。而西方发达国家富豪购买艺术品的比例基本上是80%的富豪将资产的30%投资艺术品。国内艺术品市场一年拍卖的成交额是两、三百个亿,一个两、三百亿身价的富豪花20%的资金就把市场里的精品全买走了,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左右的市场还是个并不成熟的市场。

  [b]得定价权者得天下?[/b]

  从目前趋势来看,当今所谓的艺术品价值,已不再是以单纯的收藏或者爱好为主,其中更包含着现代人的投资理财观念。因为争夺这些“宝贝儿”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收藏,更多的是为了抢占以后同类艺术品或者古董的“定价权”。

  不难推测,在这场散户与机构的定价权“PK之战”中,隐藏其后的归根到底还是经济价值和投资利润。然而,是否得定价权者得天下还有待考量。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